七旬老人彭晓兰:“我今年70多岁,在养老院是最年轻的”
语音播报

“别看我头发白了,但我在这儿算是年轻的,才70多岁,我还能帮身边的老人们做很多事情呢。”爱说爱笑的彭晓兰老人和老人说起自己在养老院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在这儿多好啊,吃得好、睡得好、玩儿得好,我天天高高兴兴的,跟大家一块儿做手工、唱歌、聊天、玩游戏,这里有这么多同龄人一起生活,可热闹了。”彭晓兰说,以前她在家住,家里琐事总让她觉得抽不开身,“还要做饭,还要帮忙带孙子,可不像现在这么自在。现在外孙都大了,我也该享受我的老年生活了。”

彭晓兰一向爱与大家交流,来到养老服务中心后因为热情随和还被选为“班长”——协助组织大家参与各种活动,“感觉自己很有价值感,生活也很充实。”她说,他考察了十几家养老院,最重视宽敞明亮和干净,院长也随和,最终选择了现在的这家养老院。

彭晓兰老人是4年前入住的,住进来之前他们也做了长久的考察和心理斗争。女儿们听说老人要去老年公寓,异口同声说不愿意。女儿们很是不理解老人要住进养老院的想法:“我们又不是没条件养你们,也不是不孝顺,何苦去养老院呢?这样亲戚们会说我们不孝顺的。”面对孩子的质疑,老两口丝毫没有动摇。老人说,自己身体都不好,女儿虽然个个孝顺,但毕竟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况且70多岁的老人和年轻人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住一起实在不方便。儿女们见父亲决心坚定,也只好听从了他的意见。最终,她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一开始子女们还有些担心他到了养老院后的生活,但到了养老院之后,子女们的顾虑彻底打消了。老人在这里不仅很快就习惯了养老院的生活,还交了一大批新朋友,大家没事儿就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闲暇时间,他们还可以练练书法,在院子里散心,看看花花草草,舒展筋骨,还在自己房间的阳台上栽花种菜,老年生活美得不亦乐乎。

养老院院长沈适伟告诉记者,当前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一些养老院很多地方的确做得还不够,大多数老人们对养老院也不了解。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生育政策的放开,未来大多数青年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和2个以上的孩子,这对忙于工作的中年人显然是有心无力的事情,而养老院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老人的子女们分忧。在他看来,未来机构养老院将会是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如何将养老院办得让老人们开心、满意,如何让养老院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