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含笑”“英德睑虎”“丹霞梧桐”,这些隐藏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物种日益成为石门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展示的“明星”,凸显了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广东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也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最新统计,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高等植物2823种、野生脊椎动物4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0种。比成立之初均有了显著增加,可见石门台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特丰产地和珍稀濒危物种富集区域。近年来,石门台保护区先后发现了英德睑虎、蒲氏睑虎、石门台角蟾、英德角蟾、石门台掌突蟾、石门台白丝草、石门台半蒴苣苔、英德假糙苏等13个新物种。
石门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引起了省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日前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相关领导和专家一行专程到石门台保护区调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调研组一行来到锦潭管理站科普宣教大厅,观看保护区的宣传视频,参观展厅内的动植物标本、保护区沙盘等,了解保护区的概况和近年来自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充分肯定了石门台保护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科普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随后调研组前往英德锦潭科普宣教园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石门台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近年来石门台保护区发现新物种的综合展示,对保护区重视科研监测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动植物资源监测调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赞赏。
漫步于科普园自然教育径,调研组一边观赏科普园内形色各异的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一边详细询问石门台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培育情况。调研组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石门台保护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开展自然教育,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对石门台保护区为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南岭国家公园的创建做出更大的贡献寄予厚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曹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