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黄滨:“弄潮”综合材料,传递生活感召力
语音播报

在广东艺术界,有一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备受关注,其作品曾获得第七届国际抽象艺术(绘画、雕塑、数码)评选大赛(美国)荣誉奖、第四届国际艺术家年展优秀奖;作品《物语系列NO:1-4》等获法国圆形艺术基金会《2022年国际艺术家冬季展》优秀奖;作品《持镜的女人》《扎头巾的妇女》等获第五届国际肖像在线艺术大赛优秀奖;作品《洛杉矶的夏日》等获第七届国际风景在线艺术大赛优秀奖等等……近两年来,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黄滨屡屡在国际艺术赛事中有10多件艺术作品斩获荣誉。

艺术家黄滨近期工作照

丰硕获奖成果是黄滨多年来的深扎艺术语言的创新探索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厚积薄发。他形容自己的艺术为“两条线”,其一是带具象性的意象创作思路,混搭具象与意象之间;另一条是以综合材料为方向的表现性抽象艺术,主攻国际化路线,“两条线都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思考,因为生活就是艺术。”黄滨说道。

勤奋高产,求新求异

从事高等艺术教育工作30多年的黄滨,作为专业院校中的老教授,绘画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他几乎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经历了我国几十年的艺术教育变迁和艺术创作之路,同时他也是一线的实践者。

黄滨不仅在艺术教育领域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擅长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他在广州珠江边上有个300多平方米工作室,数十年几乎都生活与创作在工作室里。他涉及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黄滨的风景创作独树一帜,以特有的怀旧情怀,连接现实和过去凸显梦幻式的东方写意性;画人物创作,他力破窠臼,以灵动而富有变化的笔触,传递个性化的美学思想。

近年来,他通过大量的新方法、新材料在表现与抽象艺术中深入探索,将自己多年来在艺术教学与创作中积淀的对艺术的理解,化作抽象与表现符号,表达对生命感慨,对生活的感悟。

数十年来,无论是在艺术教学一线还是在艺术创作路上,勤奋而高产地创作是他不变的本色,他告诉记者,工作室里现有三百多张绘画作品,每次投稿国际艺术赛事,他都力求用新作。他说,只有大量的贴近生活感悟的创作实践,才能找到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必然会出现有着真情实感的、打动人心的作品。


对话艺术家黄滨:

广州日报:您的作品有《江南印象》《西南印象》《雪域印象》等系列,请您谈一谈这些作品的创作经历。

黄滨:这些系列作品都是我去到当地采风后完成的风景创作。我的油画风景无论是写生与创作都以意象为主。我画油画风景,不太满足于照片式的写实再现,所以在画面里面有意加入了很多抽象的成分,比如有意识地虚化了很多琐碎的东西,让景色有在现实与梦幻之中的感觉。我想用一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一种特有的形态和色彩,来表达个人化的情怀。比如我创作的一批单色风景系列《江南印象》,就想用纯粹的单色语言来表达对逝去风景的一种回忆。

作品《敦煌系列NO:1-3》综合材料

广州日报:您的作品受到国际奖项的肯定,有哪些吸引国际关注的特质?

黄滨:我在国外的投稿经历从2022年初旅美考查期间开始的,刚开始抱着“玩”的心态。投稿很积极,但心态很平和,就是想试一试,没想到中了很多,很惊喜。

从创作类别上来看,我的当代艺术作品属于综合材料范畴。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在国际当代艺术展览中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尤其在欧美国家的当代艺术架上绘画中占据主流地位。综合材料的创作让艺术打破了特定创作人群的限制,即使是普通人、非职业画家也可以“玩”,各种材质的碰撞也让艺术作品的可能性不断被突破,我在国外的现当代艺术馆或者是艺术博览会上,看到大部分的绘画艺术作品都是综合材料,这在国外也是当代绘画艺术的主流方向,因此我的作品受到关注也是常理之中。

从创作内容上来说,我的创作往往基于自我经历,不是一味追求宏大叙事,而是从微观入手,从对自己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着眼。我一直坚信“生活就是艺术”,关注人和人性本身,关注个体生命,关注身边发生的事物。我的作品画幅都不大,注重如何用表现性抽象符号去表达复杂的情感,如何在作品中传递我的思想、情绪和情感,让观众这个“个体”引发共鸣,这是我所关注的。我想,这大概也是我的作品能够打动不同国度的评审最重要的原因。

广州日报:您作为知名艺术家,对中国的艺术创作有何感想,对年轻艺术家的成长有什么建议?

黄滨:国内的当代艺术创作从材料、技术的层面来看,都发展得非常好,尤其是对于绘画材料与技法的钻研都很有建树。

从当下当代艺术创作的面貌上来说,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很多艺术家接受的是较为单一的艺术教学模式,大都有着固定的审美取向,创作的形式风格不够多样化,往往是有很好的专业技术,但作品中缺少个人的真实感受,艺术创作和自身的生活没有太大关联。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创作具有明显的学院风格,甚至是名家教师创作方式的复制。

在艺术创作上,我认为应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让个体融入社会,关注身边感动你的人和事,尊重自己的感受,从生活中去发现能让你有感动的东西,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提取一些元素来进行创作,尽情发挥,才能创作于不同于别人的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深入人心,艺术创作面貌才能百花齐放。对于发掘、培养青年艺术家的也要不遗余力,为他们创造展现作品的方式途径以及参与各种国际性大赛的机会。

作品《江南印象系列NO:1-3》120cm×120cm×3 综合材料

广州日报:您在以后的创作中准备如何开辟新意和创作方向?

黄滨:我还是会延续之前创作的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写实,偏向意象,强调主观性,强调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家都要戴“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因为艺术家要呈现他眼中不一样的世界给观众,所以在写实这条路线上,我会继续强调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另一条线,探索性的表现与抽象路线未来将偏向国际化。我准备每年去国外旅居写生创作大概半年时间,开阔视野,让作品走出地域化的限制,更具国际化的审美。接下来,也计划在国外主办个人展览,继续拓展海外市场。但无论哪一条路线,关注人与生命,关注生活的核心不会变。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片来源:受访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