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话剧《牛虻》即将上演!国家大剧院的“哈姆雷特”主演
语音播报

你知道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一年一名著”招牌演出系列吗?在广话的十三号剧院,可以实现一年看一部世界名著改编的话剧演出。

从2013年开始,广话便开始了“一年一名著”的创作演出计划,至今已经演出了《威尼斯商人》《麦克白》《复活》《邯郸记》《俄狄浦斯王》《第十二夜》《玩偶之家》等多部中外名著;并且多次受邀赴国家大剧院展演,更是远赴过圣彼得堡、伦敦演出,是话剧戏迷们每年最期待的演出之一。

图为2021年《牛虻》演出剧照,下同

这个7月,名著话剧的魅力又将席卷而来!7月14日—23日,广话“一年一名著”之2021年名著《牛虻》,这部首演即引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经典佳作又将重回十三号剧院。

“牛虻”是一代人的偶像

《牛虻》讲述了天真稚嫩的贵公子亚瑟,怀抱救国热忱,在一次忏悔的祷告中被利用出卖,致使他被误解成残害同伴的败类,心爱的姑娘离他而去;他亦发现了自己的私生子身份,兄嫂因此将他赶出了家门;遭遇沉重打击的亚瑟投河自尽……

十三年后,在南美历尽苦难的亚瑟变成了谁都不认识的“牛虻”回归故里,这位坚毅睿智的命运反抗者,总是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唤醒故人关于真相、伤痛、愧疚的种种往事。

《牛虻》曾是中国最畅销的翻译小说,是许多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文学启蒙和青春回忆。

史铁生曾在他的散文中提及:“我最早喜欢起小说来,是因为《牛虻》。那时我大约十三岁,某一天午睡醒来,颇有些空虚无聊的感觉,在家中藏书寥寥的书架上随意抽取一本来读,不想就从午后读到天黑,再读到半夜,那就是《牛虻》。”

“嗜读”出了名的周国平也曾说:“17岁那年,我进北大读书,认识了郭石英。我在他床上看到《牛虻》,一看便放不下了。”

王小波无疑也是其忠实书迷,李银河就曾在《王小波十年祭》里谈到,王小波插队云南时喜欢阅读《牛虻》,这使他从中获得一种独立倔强的人格力量。

时至今日,《牛虻》依然在豆瓣上稳拿阅读高分。《牛虻》不是一些年轻人想象中的“名著”样子——它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里关于青春与成长的那些经历和伤痛则无关时代的隔阂,是“人”的共鸣。

该剧王筱頔也是从小就看《牛虻》这部小说,“不是泛泛地看,而是看了好几遍。这里也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我在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初试要求的朗诵片段,就是《牛虻》的选段。”

“经典能够超越时空,在人性审美的角度和观众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是我们一直坚持要做的一件事情。”王筱頔说,“《牛虻》小说信息量很大,但戏剧篇幅有限,我们要浓缩,要精确,把小说里面关于人性、人生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去揭示给大家。”

《牛虻》,戏剧人的共同情怀

惊喜的是,这次十三号剧院的《牛虻》特别邀请来了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佟瑞欣担当主演。

《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大宅门》的“白占元”,甚至是最早的“琼瑶剧男神”《梅花三弄》的“鬼丈夫”……佟瑞欣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影视剧形象。

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话剧舞台上直接捕获人心的“哈姆雷特”。

2016年国家大剧院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创排了莎士比亚举世闻名的著作《哈姆雷特》。这一次被选中去做那个“复仇王子”的演员,就是佟瑞欣。

惊艳四座的“哈姆雷特”,也惊艳了《牛虻》的导演王筱頔。于是戏剧的缘分,将国家大剧院的“哈姆雷特”邀请到了广州,成为十三号剧院舞台上的“牛虻”。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偶像,牛虻在我们那个时代就是我的偶像,还有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以及后来在戏剧中了解的哈姆雷特,他们都成了我们这些戏剧人的一种情怀,都是希望有一天能在舞台上呈现的梦想人物。”佟瑞欣说。

佟瑞欣是第一次来广话参与话剧排练,“给我的冲击和印象都非常深刻,我们排了有十多天,导演一字一句地对每个演员的每句台词进行细抠,从合作上来说,从最初对导演的认真印象,到后来对导演有了一种敬畏之心,我觉得她对艺术的这种完全的彻底的热爱和投入,在我们身上很难做到。”

同样的,他认为导演这股创作的“劲儿”,也传递给了演员们。“我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身上也看到了这样的优点,每个人都踏踏实实,我对他们也有着同样的认真印象和敬畏感。他们是很纯净的团队,在这里踏实、纯净地创作,非常难得,我也非常羡慕他们。”佟瑞欣说。

佟瑞欣领衔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众优秀演员,12位演员“高手过招”的戏剧碰撞使《牛虻》首演即收获了口碑赞誉。

现在,《牛虻》又要与大家见面啦!如果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足以细细品读《牛虻》厚厚的原著,你可以选择走进剧场,从认识天真的美少年“亚瑟”开始,陪他经历并直面痛苦,完成从“亚瑟”到“牛虻”的灵魂蜕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