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即将莅穗,东方美学呈现世界经典
语音播报

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取材自莎士比亚同名巨著,以当代戏剧之棱镜,融东西方跨文化视角,锚定“生存还是毁灭”的镜像之问,聚焦“思与诗”之内涵,折射丰富的人性光谱。该剧由徐俊导演联袂众多重量级艺术家潜心创造,郑棋元、金圣权等实力音乐剧演员倾情主演,将于7月8日、9日登陆广州大剧院,全新版本演绎莎翁不朽经典。

重量级艺术家潜心创造,为作品注入中国气韵

作为莎士比亚最享有盛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哈姆雷特》诞生后的400多年间,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语言的舞台剧、歌剧和影视作品。作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符号,哈姆雷特的境遇穿透时代和地域,直击每一个人的生存:生存与死亡、良知与欲望、理性与情感、命运与尊严、精神与躯体、意义与价值等等,留给我们无尽的论题和无垠的想象。

音乐剧《哈姆雷特》力邀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主创班底联袂创造,中国原创音乐剧“铁三角”——导演徐俊、作曲家金培达、词作家梁芒再聚首,将中国写意美学与莎士比亚独特的现实主义相融,从歌词、舞美到服装等,力图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作品注入中国气韵。

《白蛇惊变》《赵氏孤儿》……导演徐俊一直善于从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资源中挖掘题材,以现代性的当下观照开展创作。徐俊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戏剧经典,正是因为它直面生活的真实,展现出对生命大胆而深刻、多元和开放的思考和洞察。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徐俊紧扣“思与诗”之内涵,从内向性和超越性的层面提炼哲思与审美;充分发挥音乐剧艺术特色,“要将能量聚焦到故事迭起的‘冲突’之上,既要有饱满的情感抒发,也要有深入个体沉思的幽微探照。”

音乐大师金培达在创作中特别注重音乐的层次性、丰富性与多面性,赋予每一个人物以鲜明的色彩,音乐上融合了多重风格,更现代,更摇滚,节奏强烈,激情澎湃,让长达3个小时的演出始终处于高昂饱满的情绪当中。在曲目片段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电闪雷鸣下的海浪悬崖,恋人心头的浪漫繁花,还可以感受到剑拔弩张的生死时刻,以及从未止息的追问之音。

与此同时,梁芒的歌词天衣无缝地烘托出故事的风格与人物的境况。“莎士比亚是文学巨擘,填词首先要尊重原著,尊重人物的风格气质。”梁芒回忆起为《哈姆雷特》作词,他反复通读并研究了梁实秋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同时与诸多译本做参照比对,伴着音乐沉浸在剧中久久不能走出,“咬文嚼字”方得胜意佳词。

《白蛇惊变》的舞美设计徐肖寰此次再度加盟,将故事的层次和肌理感注入空间之中,以抽象的不规则几何结构,构筑出冷峻的悲剧史诗质感,一开场就以先声夺人之势将人带入场景气氛之中。

灯光、光影媒体总设计萧丽河在光影中充分融入写意美学的新理念,意在接通东方与西方的思韵与诗韵,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渲染着人物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复杂的思想情感。继《赵氏孤儿》后,造型大师张叔平对《哈姆雷特》多种文化元素进行大胆的抽象化、象征化与糅合,服装从色彩、面料、材质到造型,体现出疏离时空却贴近人物的气质,配合化妆设计范丛博的妆面造型,打造出让人期待的舞台呈现。

沉心锤炼自我,超强实力音乐剧演员倾力以赴

音乐剧《哈姆雷特》以大写意美学展开,突出哈姆雷特与叔父克劳狄斯的冲突,视角和以往呈现有所区别。郑棋元饰演克劳狄斯,金圣权饰演哈姆雷特,二者矛盾成为《哈姆雷特》主线。自问世以来,《哈姆雷特》几乎成了演员的“试金石”,为此全体演员沉心锤炼自我,从扎实的文本学习和研讨开始,逐渐进入人物,在密集的排练中不断加深探索与磨合。

《哈姆雷特》是郑棋元参与主演的第19部中国原创音乐剧,他表示,“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现代人‘自我塑造’的时代,我们在这部戏中,就像在经历一次对‘人物自我’从‘找寻’到‘觉醒’的过程”。郑棋元认为克劳狄斯这个角色有老谋深算的一面,也有一步步走到剧中处境的不得已;在对该角色音色的处理上,既有直接的抒发,也有隐晦的表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哈姆雷特的饰演者金圣权而言,这一次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而他决心创造自己的那一个哈姆雷特。出演这个角色是对金圣权演技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在分析哈姆雷特身上的复杂人性时,他认为“这部戏最好看的地方就在于人的‘多面’,哈姆雷特始终保持着高贵的人格,始终选择积极的那一面,这可能就是这个角色最美的地方。”

此外,该剧还集结了朱梓溶、余思冉、庞盛之、赵禹钧、胡超政、殷浩伦等活跃在当前音乐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