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技“忆”|坚守40余载,修复时间、留住记忆的手艺人
语音播报

一张数十年“高龄”木桌前,孔汉成右眼带着放大镜,正全神贯注为客人修理手表,客人倚在橱窗等待——这一修表的场景在千禧年前后最为常见。这家位于南沙区黄阁镇塘心街的石基钟表约3个月前完成迁移,事实上,它在黄阁扎根已有44年,街坊最为熟知的便是它在麒麟中路开了23年的铺面。

图片

石基钟表铺内的墙壁,挂满了各式的钟,玻璃柜里摆满了新表。在门口的一侧则是孔汉成的工作台,侧面的墙上挂满了待修的手表。1979年,孔汉成带着眼前的这张木桌,从番禺西涌坐船来到黄阁,开启了他的钟表生意。一个行业、一个地方,他守了40余年。

“搬”来了邻里的钟表铺

在定址麒麟中路的铺位之前,孔汉成带着修表的工具经历了数次店铺的迁移。“在决定搬来黄阁以前,我来黄阁走访过。我自己原住在番禺石基附近,那边是有固定的钟表店铺的,后来到黄阁发现没有钟表铺,且黄阁当时的人流量不算少,我觉得市场需求会比较大,也就过来了。”孔汉成说,以前这里的人如果要修一个手表,可能要坐船到番禺石基或者市桥找一个钟表铺,路途远且麻烦。“我把钟表铺‘搬’了过来,那就可以方便了大家。”

图片店面挂着的钟表。

起初,1979年刚来到黄阁,孔汉成摆了几年游动摊位,后又租了一家房屋做店面。又过数年,他自己在公路边上找了个好位置,搭建了一个小木屋.......几经迁移,最后于2000年在麒麟中路租下了一家店铺,一租就是23年,街坊邻里已然熟悉。直至今年,他才把店铺转至现在的塘心街新址。

图片石基钟表麒麟中路址。

从业40余载,热爱使然

“坚持一件事要有兴趣才行的。”40多年没有转行,支撑他一直潜心伏在钟表匠的工作是对机械表钻研的热爱。

图片

在入行以前,他曾在机械厂工作,积累下机械相关的常识。而后在偶然间,他关注到钟表的行业,也认识了从事钟表行业的朋友,便悉心请教他人,自己也买了一本专业书籍学习钻研。为了实践学习成果,他买好几块旧表回家练习。

“这么多行业,只有这个最为感兴趣。而且我发现自己学得快、上手快,那专业书上介绍钟表的90多种毛病,我轻易地就能记住。修理钟表,既能帮到这里的街坊邻里,又能养家糊口,还是喜欢的领域,便能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孔汉成着迷于钻研、拆解手表的部件。最初引起他兴趣的,是那本专业启蒙书的引导,他惊叹于一块手表可出现的问题达90多种,甚至比表身的部件都多。

图片

熟得巧工,精得细工

记者采访当天,麦姐带着家中长辈的手表来石基钟表修理。“这块表用了近10年,每次出现了问题就会来找孔汉成修理。”像麦姐这样的邻里街坊是石基钟表的主要客源,这么多年和大家都很熟络了。尽管不是修理手表,每日下午时分都会有几位街坊来铺里坐坐、聊聊天。

图片石基手表现址。

孔汉成修表的时候,最主要主要几个修表工具是表座、开表匙、镊子、放大镜、扫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精细工具。“这些工具有的可能还比你们年纪大。”他打趣道。

图片表座。

“我现在只需要拆开手表,就能大概知道一块表是什么年代产的。”他说,其实修一块表并不是速成的事情,一般要1到2个小时。修表的时候要整个表一层层拆开,把问题根源找到、修复,再重新装上。

“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能需要用到1到2天,要逐步试验。并不是每个表都可以完全顺利完成的,要对症下药才行。”孔汉成介绍,每次收到需要维修的手表,他需要拆开盖子筛查出问题,再进行维修,大部分手表打开盖他就能找到问题。“还有一部分手表的问题在深层,如果在表层看不到问题,就要一层一层拆开查找问题。”

图片工具。

“机械表的使用寿命长。我曾修过超百年的表,那只表和现在的机械表无差,甚至用料更加精细。越久的表就越有保留价值”。孔汉成在钟表行业40余年,收藏下不少老种表。“那些不能重复制造、几十到100年‘高龄’的钟表对我来说都很有收藏价值。”

去年六月,在黄阁镇麒麟新城的乡愁文化展厅新展出了70余件老钟表,当中不仅有老广熟悉的“广州牌”,还有“上海牌”“汕头牌”等钟表,个别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捐展人正是孔汉成。这些是他近半个世纪的收藏,更凝结着他精湛的手艺——一旦上发条,展柜里的钟表仍能运作起来。

【记者 梁倩怡】
【编辑 黄晓霞】
消息、图片:黄阁镇党建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