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一网友分享了
自己指甲上突然出现一条黑线的照片
并向大家求助
“这样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生病了?”
图片来源网络
很快这个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在这条微博的下方
有网友评论:
“你指甲突然出bug了吧。”
“我也有这种情况,甚至比你更严重,怎么办?”
“这是甲母痣!可能会需要手术!赶紧去医院。”
……
也有人说自己的指甲上有白线、白点
波浪形的条纹、凹凸不平等等
指甲的这么“多面”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
而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有约君将一一道来
指甲:健康状态“晴雨表”
首先,指甲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健康状态。
指(趾)甲是人体最大的皮肤附属器,由甲母质、甲床、甲板和甲廓等部分组成。
我们能看到的指(趾)甲部分,学名叫甲板,而指(趾)甲根部呈半月形粉白色区域为甲半月,俗称“月牙”。手指甲每3个月大约生长1厘米,脚趾甲速度较慢,大约9个月生长1厘米。
值得注意的是,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均可影响指甲的形状和生长速度。如果指甲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就要当心了。
指甲突然“变样”?你有出现下面的情况吗?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双手,但很少有人每天都看看自己的指甲是什么模样。常见的有下面的情况。有一部分是并无大碍,但也有的情况一旦出现,就意味着需要提高警惕了。
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对照着看看吧!
1.指甲出现竖纹
导致指甲产生竖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自然分泌油脂的速度减慢,导致指甲变得更薄、更脆弱、容易脱皮并形成竖纹。
细小的竖纹可能会影响指甲的美观,但和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是均匀、平整、光滑的竖纹,而本身没有身体上的不适,就不必太过在意。
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并非由老化引起的粗糙、变脆、凹陷或颜色改变,则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征兆,但并不能简单根据症状判断病因,而需要由医生来诊断。
2.指甲薄软
指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如果指甲又薄又软甚至可以轻易撕裂,则很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这提示应多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鱼虾类,以及补充有利于指甲健康的微量元素,如铁、钾、锌等。
3.指甲上有白点
指甲上白点、白线是白甲症,常发生于甲半月部,随着指甲生长移至甲缘。不需要用药治疗,除了可能会影响美观,其他并无大碍。
另一种让指甲长白斑、白点的情况则可能是由外伤导致的。有些创伤可能是一两周前伤到的,由于指甲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在几周后才长出来让你看到。
而很多人会认为,指甲上出现白点,意味着身体缺钙了,其实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情况,都和缺钙没有关系。
4.指甲旁长倒刺
“倒刺”在医学上叫"逆剥",属于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很多人会说:长倒刺意味着缺少维生素,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皮肤最外面有一层非常薄的角质层,也就是俗称的“死皮”,它的表面有一层油脂,可以保证角质层的含水量,让它和下面的皮肤紧紧贴合。
但如果肥皂、洗手液用得比较频繁或是经常手洗衣服,角质层表面的油脂就会被洗去,失去了保护的角质层会变得干燥,发生剥离。换句话说,长倒刺也就是死皮剥离,跟缺少维生素毫无关系。
如果想要避免长倒刺,可以在生活中减少跟清洁剂的直接接触。比如戴乳胶手套,勤擦护手霜。注意长了倒刺千万不要用手撕,用指甲剪剪掉即可。
5.“月牙”变化
“月牙”实际上是新长出的角蛋白细胞,其生长速度较快,会推动死亡的角蛋白细胞向前移动,就形成了透明的角质,在甲下皮的映衬下,就形成了我们肉眼看到的粉粉的指甲。
民间常常讲“月牙”的有无及大小反映健康状况,其实不能单靠“月牙”判断健康情况。“月牙”的大小和手指使用频率及强度相关,所以大拇指“月牙”最大,而小指和无名指“月牙”最小,甚至没有。
但是要注意,如果指甲上“月牙”在短期内突然变化,譬如突然变大/变小/出现/消失,那么有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6.指甲变厚
极有可能是灰指甲,灰指甲属于真菌感染性疾病,会传染,首先出现在脚部,慢慢传染到手指甲。
出现了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不要等传染整个脚部再去治疗。不过也无须过于担心,灰指甲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
7.指甲变色
一般而言,肺病患者容易指甲苍白,而且指趾末节肥大,甲板明显弯曲呈球面状。肝病患者的指甲则容易变黄,过去常有吸烟的人指甲泛黄的说法,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而肾病患者的指甲颜色则容易变黑。
此外真菌感染也会出现指甲发黄,发白或者发棕等情况,因而,一旦发现自己的指甲开始变色之后,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医咨询。
8.指甲出现黑线
指甲出现了黑线,就像在前文那位网友分享的案例的一样。
如果黑线较细,颜色均匀,形状规则,甲母痣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种一般是良性的,不用太过于担心。
但假如黑线粗细不等,颜色不均匀,形状不规则,且有越来越大向指尖蔓延的趋势,则要警惕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若发现此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9.指甲凹凸不平
很有可能是营养不良、贫血,需要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如果是顶针状的凹陷,则可能是甲银屑病、甲癣。
10.指甲出现横纹
指甲上的横纹被称为甲横沟,又叫作博氏线(Beau’s Line)。博氏线往往是营养不良或严重疾病的征兆,也可由创伤引起,需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维生素B 缺乏可能导致指甲横纹的出现。维生素的吸收不良或不健康的饮食会造成维生素缺乏。如果指甲横纹持续存在,或者指甲出现黄色、绿色之类的变色情况,就要马上咨询医生了。
当多数指甲和趾甲出现博氏线时,可能是急性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梅毒等疾病的体现。另外,免疫抑制、严重感染或接受过化疗的人身上也可能出现博氏线。
护理指甲 绝不是一味“剪短剪圆”
保护好指甲,与日常的护理是分不开的。从小我们就知道,要把指甲剪短才更卫生,但这个“短”可不是紧贴着手指边缘剪,否则长此以往可能会体会到一种叫作“甲沟炎”的疼痛!(十指连心,真的很痛!)
甲沟炎是指甲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指甲甲盘内一侧或者两侧的局部红肿,并有明显的触痛,严重的可看到脓性分泌物,有的还会有肉芽组织增生。
引发甲沟炎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原因就是“嵌甲”,即指甲往肉里长。
有部分情况是指甲修剪不够仔细,在指甲两侧留下一小部分尖尖的边缘;另一种是平时指甲修剪过度。沿着手指(脚趾)的弧度、贴着肉把指甲剪得很短。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
既然剪指甲有这么多讲究,那我们该如何科学修剪指甲呢?首先,可以用温热水泡手或泡脚,使指甲软化,这样有利于控制使用指甲剪的力度。其次,应将指甲末端修剪成一条直线,并分别与指尖保持齐平,保留的长度约1毫米。然后将指甲末端的左右边角稍做修剪。最后,对锐利的指甲末端进行打磨,使其边缘光滑顺畅。另外,手上的倒刺也应该用指甲剪在其根部剪断,避免手撕发生皮肤破损。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
日常中大家可以对照着上文列举出的“指甲十大变样”,多多观察自己的指甲,发现异常或是状况迟迟得不到好转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就医哦!
整合自健康有约、广州日报、科普中国
图/视觉中国、网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徐依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