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我们仨拾遗”,《我们仨》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
语音播报

1997年3月,钱锺书、杨绛夫妇的独生爱女钱瑗逝世。

1998年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

2002 年冬,杨绛先生开始写《我们仨》。

2003年6月,《我们仨》出版,千万读者在平和清丽的文字中读到一个学者家庭的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体味着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和正直清朗的操持。

2016年5月,杨绛先生逝世。《我们仨》当年销量达二百余万册,先生的生命在著作中延续,她百年人生玉成的善良、智慧和正气依旧开悟与润泽着后人。

2023年6月,《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三联书店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推出了“《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邀请大家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钱瑗从英国留学归来,“我们仨”重又聚于三里河寓所

女儿曾请求妈妈把《我们仨》让给她写

1994 年夏、1995 年冬,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住院,杨绛先生八十多岁了,奔波于家与两所医院之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其间有一次编辑去看望杨先生,看见她心情很不好,就劝先生:“写写你们仨,这件事只有你能做,而且十分有意义。”杨先生答应了,说好,就写一本《我们仨》。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到1996 年10 月,钱瑗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断续写了五篇,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 年2 月26 日,她去世的前六天。《我们仨》出版时,杨先生从这些手稿中选定了三篇,影印收录在附录中。

1950年清华校庆日摄于清华大学新林院宿舍

“我们仨”的故事,将在书中永远流唱

多年来,《我们仨》持续畅销,累计销售近千万册,还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遵照杨绛先生生前嘱托,本书所得版税全部捐给了杨绛先生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资助优秀和家庭清寒的学子好读书,读好书。一本书带来的温暖,从书里传至书外。

杨绛先生

2023 年《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三联书店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纪念本新增附录《我们仨拾遗 失散了的时光》,收录杨绛先生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三篇,还增补了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图片资料三十余幅,图片旁边则是杨先生“一个人打扫战场”时写下的思念文字……拾遗中包括一封珍贵的书信——这封信是当年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圆圆写去安抚病重的钱锺书的,当时钱瑗已辞世五日——看过此信后,天天问“阿瑗”的钱锺书,再未问过圆圆的消息。杨绛知道: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她模仿得再像也无法还原出女儿……

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圆圆写信安抚病重的钱锺书,时钱瑗已辞世五日


时光荏苒,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倏忽已七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是“我们仨”的故事,将在书中永远流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通讯员:詹拉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