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街道10万居民,她为“时尚新风”打下坚实基础
语音播报

在10余年的街道从政生涯中,她见证了广州出台全国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府规章;主导建设了广州市首座垃圾分类科普宣教馆;所在街道多次创造出广州市垃圾分类镇街考核第一名“优+”的成绩……她就是现任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党工委书记余昭辉。


余昭辉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垃圾分类工作一线,当好践行者、宣传者和创建者。

全区首创成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

居民们积极拿着挑战打卡券前来报到,对支持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居民,街分类办为居民颁发“黄花岗街垃圾分类最美家庭”荣誉证书以资鼓励。这是黄花岗街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同多个单位开展的居民自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志愿服务“行动月”中的一幕。

视线转向另一边,街垃圾分类讲师团杨明带领着小朋友一起诵读垃圾分类口号,并与大家分享垃圾分类的意义。多样的互动科普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也是黄花岗街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多个单位一起开展的垃圾分类亲子园外实践活动现场的一幕。而这些丰富的垃圾分类线下活动均依托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体系。

余昭辉始终把垃圾分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体系之中,以身作则参与到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技术革新、宣传教育全过程,并调配精干力量,在全区首创成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制定联席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经费保障,带头开展全覆盖宣传动员、硬件完善、检查督导和执法处罚等工作,构建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垃圾分类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座博览园带动一个“时尚新风”街道

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的政策和知识;一起比赛谁分类更快更准;一起动手垃圾变废为宝做果皮酵素;一起玩游戏打卡盖章;一起完成研学手册;一起制作创意作品……在广州市中心,有一座特殊的博览园——位于黄花岗街道的垃圾分类博览园。

“博览园依托辖内的科技创新底蕴,以智能化作为核心要素,设置景观园艺、政策宣传、知识宣讲、成果展示、互动体验、5G直播等多个垃圾分类主题展示。”余昭辉介绍,孩子们通过打卡闯关的方式,为居民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视觉感官深入了解垃圾分类。


由中科巨匠人工智能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分类督导机器人“小宝”及展厅讲解机器人“小花”已在博览园交付并投入使用,这也是国内首台分类机器人交付使用。

“小宝”机器人应用在垃圾分类投递站,能够辅助居民认知垃圾分类,正确投递垃圾,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识别分类和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分类两种分类方法对投递垃圾进行分类识别。

示范带动抓落实,垃圾分类博览园正是余昭辉把垃圾分类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实践。如今,以博览园为阵地,黄花岗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

黄花岗街道立足“小手拉大手”“政府连企业”两大品牌,策划开展“点亮美好家园”“最美家庭”“桶点认领”等主题活动,为1.6万名学生提供校外实践课堂,进而影响带动辖区10万居民,为垃圾分类“时尚新风”快速吹遍千家万户打牢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共建共治共享成果

余昭辉始终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充分用好辖区经济体量大、企业单位集聚、创新资源汇聚的优势,探索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路径,调配足够资金保障支持,在辖内科学布局并升级改造82个定、误时投放点,建成13处星级投放点的基础上,联动辖内企业中科巨匠,研发全国首台智能分类机器人并投入使用,构建线上线下、前端后台、运行监测一体化的智能分类投放闭环,为垃圾分类插上“科技翅膀”。

在中科巨匠技术的支持下,移植智能机器人系统并拓宽功能,设置标准化投放亭、分类督导机器人和智能化箱体,实时提醒居民改变不规范投放行为,收集掌握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统计分析全域回收数据,实现居民、投放点、后台三端互联,构建线上线下、前端后台、运行监测一体化的智慧分类投放闭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余昭辉说,“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全面开展、自主参与的“民生大事”,也是我要一直坚持下去的‘终身大事’。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厚植绿色发展土壤,为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