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夜晚》:发现生活的“不确定性”
语音播报

日前,青年作家王瑢的中短篇小说集《告别的夜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新书收录了七篇讲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王瑢潜入日常生活,用诗化的语言,再现了掩藏在平静生活之下的风暴:直到离世都不相信自己病重的父亲;丈夫消失后,在房内不停挖地道的“疯女人”;从敬老院溜出,只为了给家人做一碗“过水面”的老人……俗常而平凡的生活往往更能呈现人生的本质,而书写本身也是对自我的更新。

  

写散文和诗歌的经历影响了王瑢的小说创作。评论家薛舒认为:“小说更多的努力,在于创造‘个体属性’,而独特的故事模式,使小说具备了‘不确定性’的伤感,更接近生命虚妄的本质。”《告别的夜晚》中的主人公身份各异,表面上并无相似性,但随着叙事的深入,读者就会发现他们都被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困,渴望摆脱日常生活的困境。而王瑢也正是精准地抓住了“不确定性”,揭示了市井生活的真相。

同名小说《告别的夜晚》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王瑢以父亲病逝为真实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小柔陪伴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段的故事。小说开篇就说:“父亲至死,也不相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他最开始拒绝进医院体检,回来后若无其事地喝酒,听《百鸟朝凤》,即便等到不能下床,不能进食,奄奄一息的时候,也没亲口承认自己病入膏肓。而小柔在照护父亲的过程中,过往的记忆纷至沓来。那些折磨内心已久,一直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纷纷浮出水面:父亲当年为什么要撒谎连累母亲?父亲和频繁拜访又突然消失的女老师到底是什么关系?父亲是否误以为当年是自己向母亲告状,所以这么多年都冷落自己?而小柔明白,这些问题都将随着父亲的死亡沉入水底,永远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过水面》也同样展现出日常生活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主人公郑淑娟为了不麻烦家人,住进了敬老院,也不敢告诉家人自己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虽然她总是将家人记混,但依然挂念他们,渴望在孙子生日的那一天为他做一碗“过水面”。因此,她溜出了敬老院,拎着大包小包的菜进了孙子家。等她踏进家门,发现很多地方都变了样。这个房子曾经住着她和老伴,现在小儿子一家搬了进来,换掉了很多陈设。郑淑娟想要做一顿饭,还需要时不时在橱柜里翻找,俨然成了一个陌生人。然而,她不知道小儿子还向她隐瞒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她的大儿子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为了不让她担心,小儿子只好谎称哥哥被单位外派到国外出差,要两三年后才能回来。被蒙在鼓里的郑淑娟心里一直埋怨大儿子去了国外以后一个电话都不打,但她哪里知道自己永远都无法再见到他了。但小儿子也知道“善良的谎言”早晚有被戳破的那一天,只是他也不知道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来临。更令人唏嘘和不安的是,郑淑娟的阿尔兹海默症随时都可能加重,或许未来她会被迫忘掉所有的亲人,永远也无法知晓真相。

日常生活看似俗常,实则波涛汹涌,个体潜入现实生活的内部,便会惊讶于普通人是如何被种种“不确定性”围困。《告别的夜晚》的可贵之处,便在于为“小人物”著书立传,记录他们的爱恨悲欢,书写他们的迷惘困顿。无论是小说家还是故事中的人,都需要一份这样的记录。

《告别的夜晚》

王瑢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活动主办方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通讯员:汤明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