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正式揭牌成立
语音播报

2023年6月10日,“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揭牌仪式暨专题研讨会在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举办,“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项目基地正式落户白云区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

“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揭牌

作为“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标杆项目,“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以下简称讲习所)”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广东恒广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旨在从文化振兴切入,以人才振兴为核心,组织振兴为亮点,促进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会上,讲习所项目基地负责人介绍,将常态化举办讲习班,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人才培育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专家学者、改革智将、先锋村干、专业能手等为主导的师资队伍,通过课堂培训、理论研讨、专题研学、实地体验等方式,培养乡村文化振兴骨干队伍,同时培育孵化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项目,形成“培训-实践-指导-总结-运用”的循环优化机制,促成一批有成果、有内涵、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

据介绍,基地还将配套建设一个集办公、讲座、展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振兴展示空间,积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揭牌仪式后,各位专家学者及来宾还围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近年来,广州市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去年,基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契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了“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课题,并联合广州美术学院、广东恒广投资有限公司,启动“广州市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项目,项目以从化区莲麻村、番禺区穗石村、黄浦区龙湖街道、白云区凤和村、花都区港头村为试点,积极探索通过公共文化活动,有效培育基层群众文化组织,联动多方力量,打造共创机制,共建和谐关系,共享美好生活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案例分享

经过一年建设,项目取得初步成效。莲麻村通过“莲麻梦想”共创活动,组建多元参与的行动网络,让外部资源持续服务本地文化振兴,以乡村美育为切入点,建立了“嗡嗡队”儿童学习团队,策划了嗡嗡学堂美育平台,提出了“探梦莲麻红色剧本游”和“红色莲麻墟”的共创方案,与商户、村民合力打造新一代沉浸式文旅服务;穗石村依托村子浓厚的粤曲文化,组建3支文艺志愿队及“拾粤合唱团”、广场舞舞蹈队等团队,以艺术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有效探索出志愿者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模式,有效激活沉寂的乡村文化;龙湖街道组建了“妈妈行动队”、“龙湖先生志愿队”,搭建了爱心菜园,并以美食派对为载体,举办艺术菜市场、美食市集、节气美育展、农耕服饰秀等活动,打造富有艺术感的社区共创场景,以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为纽带,开启新的社区记忆;凤和村则遵循“文化艺术焕新乡村”的理念,因地制宜的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活化旧村。在建设过程不断激活文化资源,引入非遗文化、农业文化以及绘画艺术等元素,为乡村在土地、农房方面进行的硬件改造注入新的活力,陆续策划了体育赛事、文化讲座、知识普及、书画艺术展览等一系列文娱活动,将具有在地性、互动性的“乡村激活艺术”模式有效落地;港头村则以乡村产业+为核心引擎驱动港头村项目发展,采用“建筑师+院落+业态”的操作模式,引入国际国内建筑大师对港头村进行集群创新改造设计,形成项目的IP符号,打造以岭南文化引领的“岭南国际建筑公社”核心品牌,已落地青山周平、承孝相、王维仁等建筑设计大师的陋园、岭南传统文化学堂、城市客厅书屋作品,已成为远近闻名法人建筑艺术打卡点。

与会者表示,以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为纽带,广州正在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丰富基层文化供给,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基于文化共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部分图片据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