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携《人生忽然》做客文博会|带来一场知识和思想的盛宴
语音播报

文博会开幕,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与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刘复生在深圳文博会展开深入对谈,他们从散文集《人生忽然》出发,畅谈大地、时代与自我,为现场读者带来了一场知识和思想的盛宴。

  

  

《人生忽然》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散文精品,是韩少功近年散文新作的首次结集,全面展示了韩少功作为“作家中的思想家”的通达与睿智、开阔与创新,代表了韩少功散文的高度,在《人生忽然》中,韩少功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视角,展开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这本书还收录了韩少功几十年生命历程的记录和关于人生智慧的总结。作品一上市即热销,受到业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入选十余项文学好书排行榜,荣获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桂冠作品。

在《人生忽然》这部散文集中,韩少功以文学直抵社会现实、直面人心人性、直问当下未来,通过对各种常识或非常识的拆解和质疑,还原现场,还原人事,还原问题,实现了思想共存和精神包容,扩张了文学的思想承载量和审美张力。他通过以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并找回自我的定位和价值。

  

在读者分享会现场,韩少功与刘复生从《人生忽然》出发,谈大地、时代与自我。谈到三者的关系,韩少功说,古人所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与大地有关系,读万卷书和时代有关系,谁读书,谁行路,和人有关系,和自我有关系,所以古人的话,实际上已经揭示了大地、时代与自我三者的关系。 

谈到大地对人的滋养和影响,韩少功感慨,很多作家写游记都是抄各地的旅游资料,这其实是有问题的。作家要真正了解这个地方,就必须扎根这片土地,必须要对这个地方的人有深入的了解。韩少功介绍,他在汨罗生活多年,汨罗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文学原乡。“我平常特别喜欢哪怕是在阿联酋做饭的人,在非洲做事的,他们的知识是鲜活的,真实度比较高。”

谈到《人生忽然》一书为什么会在思想性的散文、杂文之间加入回忆文章《长岭记》的内容,为什么取名《人生忽然》,韩少功解答道,原本是出版社担心读者读得太累,希望提供一些比较感性的,比较轻松的,比较接近于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文本在中间,但自己思考之后认为,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让大家时而活泼,时而深刻的思考,也许有它的历史辩证合理性,有情有理,情理二字,情字在先,先有感情,后面再好说理。散文、随笔这种文笔,又特别好发挥它的作用,是能够大展身手的一个方向。“所以这变成一个夹叙夹议,情理并重的状态。慢慢变成这样一本书的样子。”

韩少功感慨,作家是有各种各样的,要允许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作家,现在可能有相当多的作家在游离这个时代之外,沉迷在自己的小感觉、小癖好,就像我们网上谈的“信息茧房”,“但我们仍希望有一部分作家能对某个时代的精神作出有力的回应,社会也一定会需要这些好的作品。”

刘复生说,要理解韩少功的文学写作不能够仅在文学系统里面做参照,他认为韩少功的写作是试图探索一种更具有开放性,也更具有实践性、挑战性、批判性的人文思想的写作方式,“现在很多写作都很技术化,越来越规矩,有的写作就是心灵鸡汤、诗和远方,这些都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种情况下,韩少功的坚持非常独特,也非常非常重要。”

  

谈到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韩少功说,“我们有时候既要有天道的眼光,也要有人道的胸怀,而自我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更不是一个标签,自我就是不断地和自己协商、博弈、斗争,互相挑战,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通讯员:冯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