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大湾区|佛山龙舟:宁可“煲烂” ,不准“扒慢”
语音播报

“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将于6月10日至11日在沙田龙舟公园举行。作为主会场主打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备受关注,将有来自粤港澳的18支龙舟队伍、540多名运动员来莞同台竞技。

我们推出“龙腾大湾区·龙舟文化巡礼”系列报道,聚焦大湾区“9+2”城市的当地龙舟文化特色,勾画大湾区龙舟文化群像。本篇为您介绍佛山龙舟文化,敬请垂注!

说起佛山龙舟,前不久佛山叠滘会“漂移”的龙舟刷爆社交平台,那种“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精神至今让人热血澎湃……于佛山人而言,龙舟是初夏激昂呐喊的畅快淋漓,龙舟也是与亲朋相聚的欢愉时刻,千年流传的习俗,是深印在血脉里难解的情结。

佛山是国内首个被授予“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称号的城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分别是“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和“全国龙舟之乡”,各类龙舟赛事在佛山蓬勃开展。在浓郁的龙舟文化氛围下,龙舟这一传统文化也在佛山高校传承发展,打造了多支高校龙舟劲旅。 

【底蕴深厚】珠三角最年长的龙舟在佛山 

25米长的龙船,坐着40多人,在狭窄的河涌里,毫不减速,甩尾过弯,整条船倾斜,贴向水面,龙头从岸边石头擦过,即使面对冰冷坚硬的大麻石,扒仔宁可“煲”到粉身碎骨,也绝不扒慢;鼓手宁可“煲”到飞身弹射,也决不停鼓……2023年端午节,佛山叠滘飙龙船的激烈场面将再度上演,在弯曲的龙形水道里龙舟“宁可‘煲烂’,不可‘扒慢’”“一鼓转三弯,击鼓论英雄”的激烈赛事,被称为中国龙舟赛“F1”,成为佛山龙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名片。

“争先奋进,赛龙夺锦。宁可煲烂,不准扒慢。”的龙舟文化内核近年来成为佛山文化品牌形象和城市精神内涵的重要元素。事实上,佛山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据考证起源于远古时期越人的渔猎生活。佛山龙舟竞渡的最早文字记载来自宋代文天祥的《元夕》诗:“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绕灯。”明清时期,龙舟竞渡已在佛山风行。

改革开放之后,佛山是全国最早解禁龙舟的地区之一。1980年,佛山通过举办“半山扒龙舟”活动来推介城市吸引外资,开创了以龙舟为媒的招商引资实践。近年来,各级龙舟赛事在佛山蓬勃开展,各区龙舟队竞技实力强劲,频频获得国际龙舟赛事大奖。

传承发展之中,佛山形成了完整的龙舟文化体系,包括龙母诞、龙眼点睛、龙舟宴、龙舟说唱、起龙舟等非遗文化和民俗传统,广获国内外媒体关注,盘活了城市形象的无形资产。

佛山拥有珠三角最年长的龙舟“盐步老龙”,至今590多年历史,“老龙出水”与广佛两地龙舟的 “探亲互访”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龙母诞的形成距今约200年,集成了龙舟竞渡、醒狮表演、搭台做大戏、筹款等活动。“龙眼点睛习俗”是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番禺、南海、中山、江门等地近百条龙舟前来参加点睛仪式。

当然,在科学发展进步的今天,大众对龙舟的喜爱不再是为祭祀祈求,而是为强身健体、团结协作,更是为了维持村与村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亲朋好友间的紧密联系。 

【传承发展】龙舟运动在高校发展迅猛 

夕阳西下,当晚霞的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夏日的漫漫白昼还不愿离去,仿佛还在凝望着那一波被扬起的碧水。

晚上7时许,在狮山镇仙溪湖畔,训练了3个多小时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龙舟队(以下简称:佛科院龙舟队)队员们陆续上岸,一身水、一脚泥,虽满身疲惫,但他们还不忘调侃一下彼此的狼狈样,以欢声笑语结束一天紧张的训练。他们正积极备战即将在东莞沙田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不断追求卓越,争取在邀请赛上斩获优异的成绩。

在浓厚的龙舟文化氛围下也孕育了佛科院、南医大、顺职院等高校的多支龙舟劲旅。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佛科院的大学生们可将龙舟作为体育选修课。2017年成立佛科院龙舟队,曾获中国最高水平龙舟赛事“中华龙舟大赛”青年男子组第二名、第三名。

据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疫情前佛山全市每年各类龙舟赛事超过500场,仅2019年,参与市内举办活动的龙舟队伍1602支,运动员超3万人。其中,多支佛山高校龙舟队频频亮相,并获优异成绩。

除了赛事交流,龙舟文化在高校也成为重要的传承内容。今年5月27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举行学生社团龙舟队成立十周年暨龙舟文化节。在活动中,刚刚获得珠三角高校交流赛200m、500m直道竞速双冠的队员们在景湖中急速畅游,将活动推向高潮。此外,活动还有点睛仪式、上船体验以及龙舟文化讲座等,让高校学子体验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治家、葛宇飞   通讯员 莞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