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着陆场:以最佳状态迎接航天员回家
语音播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返回之前,东风着陆场不断创新,改进技术,摸索出更高效、更安全、更科学的搜救模式,以最佳状态迎接航天员回家。在航天员返回之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空中分队接到第四次落点预报后,十分钟后就已经到达模拟返回舱落点。

“我们每架飞机都加装了机载定向仪,通过机载定向仪接收返回舱信标信号来判断返回舱的基本方位距离。现有的定向仪经过升级改装之后,具有信号接收强、定位精准、屏显简洁突出的特点。”空中处置分队指挥李林哲说。

除了空中机载定向仪,地面配备的车载光学设备,也能够及时准确地捕获返回舱从开伞到着陆的整个过程,实时提供返回舱坐标,包括落点坐标。

“通过回传数据到指挥部,再从指挥部下达至各个搜索分队这样一个通信链路,建立了空中与地面的组网,为空地快速高效搜索返回舱提供可靠的依据。”李林哲介绍。

着陆场地形复杂,有沙漠、戈壁、盐碱地、草湖,搜索难度非常大。

“我们通过岗位训练,从简易道路到复杂道路,从长途拉练到任务锤炼,从能见度高到能见度低,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驾驶能力,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到达处置现场。” 地面分队搜救组队长陈国栋介绍。

此外,着陆场还自主创新人性化装备,提高航天员出舱的舒适度。

“在返回舱降落后处于直立状态时,我旁边的这个操作平台就发挥了大作用,它采用镁锂合金材质,相较之前更加轻便了,处置队员从飞机降落后到搭建好操作平台也就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除了轻便以外,它的滑梯坡度也更加平缓了,航天员下滑时也会更加舒适。”记者郭静介绍。

截至目前,着陆场系统开展了2次搜索回收全系统综合演练,20多次跟踪捕获、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的专项训练。全面锤炼搜索队员空地协同联合搜救能力。

“我们这支力量是时刻准备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我们要始终作为航天员生命保障的一个底线,我们愿意做航天员无名的护航星。”神舟医疗救护队队员孙移坤说。东风着陆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以最佳状态迎接航天员回家。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特别是三次航天员搜救任务的锻炼,东风着陆场搜救技术更加先进,装备更加可靠,搜救方案预案更加完善,组织实施经验更加丰富,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圆满完成这次航天员搜救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奉青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奉青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