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视频| 倪惠英:在创新中 留住粤剧的根和源
语音播报

2022年8月29日,广东粤剧促进会在广州会员代表大会并举行换届选举,倪惠英连任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倪惠英是粤剧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她在广州西关长大,从小就熏陶在粤剧的环境里,是粤剧舞台上著名的“金嗓子”“小曲王”,粤剧界摘下“金唱片奖”的第一人,也曾获得中国戏剧舞台最高奖“梅花奖”,以清新、绮丽、婉转、传情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自14岁登上粤剧舞台后,50多年来,她主演了上百个传统戏及原创剧目,演出场次超5000场,还发行了80多张畅销戏曲音像唱片。她开创“都市新派粤剧”,先后创排了被誉为“粤剧转型期代表作”的《花月影》《三家巷》《豪门千金》。

花旦、青衣、刀马旦,无论古装戏或现代剧,倪惠英演来无不得心应手。她情寄粤剧舞台,先后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批宜雅宜俗、性格各异的舞台形象,唱红了南粤大地,倾倒了海内外戏迷。

有“南国红豆”美誉的粤剧,是在海外流传最广的中国地方戏曲,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连着今天与历史,寄托着爱与乡愁。

粤韵绕梁,已数百年。明代,外来戏班来穗演出,孕育了粤剧的种子。清代乾隆年间,“一口通商”促成了广州商业贸易的极度繁荣,徽、赣、苏、湘、豫、桂六地的戏班云集广州,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演艺形式如梆子腔、昆腔、徽调(石牌腔)、汉调(楚腔)等,与粤地方言和语音相结合,融合粤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欣赏兴趣,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广韵广调。

产生于广府文化中心(广州、佛山)的粤剧,秉承岭南文化兼容、务实、开放、创新的特征,博采众长,自成一格。粤剧历史上,千里驹、靓元亨、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桂名扬、红线女、罗家宝、陈笑风等名伶闪耀,驹腔、薛腔、马腔、白腔、廖腔、桂腔、红腔、虾腔、风腔等流派纷呈。

前辈的身影远去,艺术留了下来。整个粤剧界积极参与编纂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立体”地记载了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作为主编,倪惠英在其中投入了数不清的心力:“《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还会发展,会有一代又一代的粤剧人来充实。我们留住根和源,500年、1000年之后的人要学粤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视频: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