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生姐妹花同患遗传性肾病,她们这样重获新生
语音播报

舞蹈、做游戏、切蛋糕……5月30日上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简称“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移路童心,肾在有我”活动现场,一群特殊的孩子共度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他们中有的已经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有的则即将换上“新肾”。

记者从医院获悉,根据国家肾脏病质控中心公布数据(2020),我国接受透析的患者为69万例,其中儿童患者2800余例。目前我国等待肾移植的患儿约1000人,每年还在不断新增。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与透析相比,肾移植能提高患儿的远期存活率与有助于孩子生长发育。而国家器官分配政策的完善,也能极大地缩短儿童等待肾源的时间。

案例:姐妹俩同患“Alport综合征”

今年14岁的小昕和小羽(化名)是来自山东的双胞胎姐妹,姐妹俩从小活泼可爱,但在2014年,这对开朗的姐妹却遇飞来横祸。当时,妹妹小羽突发双下肢水肿,眼睑水肿,从那时起,父母便开始走上了带着孩子辗转四处求医的道路。在北京通过肾活检和基因检测后,小羽被确诊Alport综合征,检查还发现了她的听力下降。“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亦称‘遗传性进行性肾炎’,临床特点是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眼部异常、食管平滑肌瘤等肾外表现。”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医师赵明说。

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医师赵明

听到“遗传”这一说法后,父母紧张地带姐姐小昕也立即前往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心寒——小昕同样有Alport肾病表现,基因检测发现是同样的基因病。几年来,父母带着姐妹俩坚持定期进行相应治疗,但肾功能还是逐渐恶化。2021年后,姐妹俩相继开始进行腹膜透析,但透析只能暂时延缓病情,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而言,只有通过肾移植,才能彻底恢复肾脏功能。“我们通过病友介绍了解到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于是马上带着孩子到这里登记排队肾移植。”孩子妈妈吴女士(化名)说。

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负责人刘永光介绍,幸运的是,在排队2个月后,妹妹小羽于2022年4月顺利等到肾源,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2023年3月,姐姐也如愿等到了合适供肾。如今,两姐妹已顺利康复,正常回到学校上学。5月30日,两位医生与吴妈妈进行了视频连线,向双胞胎姐妹送上“六一”节日祝福。“孩子们现在恢复得很好,和健康的孩子没有差别,我也终于能安心上班了!”吴妈妈开心地说。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

赵明介绍,儿童终末期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30%),其次为遗传性肾病和肾小球疾病,案例中的双胞胎姐妹所患的Alport就是遗传性肾病。

不能等到肾源的儿童需要做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需要每周去医院三次,每次4小时,无法正常上学,影响身体正常发育,还容易导致一系列心理障碍。“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与透析相比,肾移植不仅能提高患儿的远期存活率,更能为其带来良好的生长发育和接近健康儿童的生存质量。”刘永光强调。

“从临床中来看,对于器官移植后出现的排斥反应,儿童免疫制剂用量并非按照惯例思维的比成人少,反而因为儿童的代谢比成人快,而需要高水平的用量,更需要采用个体化的用药方式。”赵明介绍,这一临床经验也将在下半年探讨写入中国儿童移植指南。他指出,如今针对排斥反应的药物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孩子同样可以耐受。

据了解,2018年8月,我国修改器官分配政策,规定儿童供肾优先分配给儿童受者,大大缩短了儿童肾移植等候肾源的时间。2022年,全国开展儿童肾脏移植数量为500多例。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较早开展儿童肾移植,2022年实施儿童移植肾41例,总数已达120多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2岁。而生存期最长的儿童移植肾已经存活了26年,这位女性患者在13岁时接受肾移植,如今已年近四十,和普通人一样结婚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为ICU的重症孩子送去节日祝福

在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病房里,几十个孩子因为病重无法出院和朋友们一起过节,甚至无法下病床,“小丑医生”志愿者也来到这里,为小朋友表演“小魔术”,送礼物,为他们的节日带来特别的欢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 见习记者:徐依励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通讯员:伍晓丹、胡建敏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