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吊水”,鱼更鲜美!番禺海鸥岛养殖户探索益生菌养鱼新模式
语音播报

广州市番禺区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渔业是番禺传统优势产业。当前,番禺区正在全力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在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战略中争得一席之地。


海鸥岛作为番禺渔港经济区核心区域之一,这里有着连片的鱼塘,水产养殖发展很有特色,逐渐形成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渔业产品精深加工,二、三产业充满活力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广州泽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泽本生物)就在海鸥岛上,主打“益生菌养鱼”,以自主研发15年的益生菌探索出一条现代渔业发展新路子。

▍他专业“养菌”15年,用于种菜养鱼

陈逢深是泽本生物的负责人,企业用来养鱼的益生菌,他们从2008年就开始研发生产,“养菌”至今已有15年。

陈逢深1997年来到番禺打拼,先在化工行业打拼了18年。在机缘巧合之下,陈逢深认识了一位专门从事微生物益生菌研究的教授。经过深入了解与调查,陈逢深2008年正式开始介入益生菌这个行业。

2015年12月,陈逢深成立了一家专注以益生菌产业链打造微生态的企业,“大家都知道益生菌是一个好东西,但它对环境要求却很苛刻。普通益生菌在高温或过于低温的环境中就会失去活性,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们团队从15年前就开始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益生菌,一点一点地去‘喂养’,慢慢地去摸透它的特性,这过程跟培养孩子无异。”陈逢深感慨万千。

最近七八年,陈逢深的团队开始将研发成果“落地”,初期主要应在瓜果蔬菜种植方面,随着科研成果的成熟,慢慢将重点转入到人类大健康产业。经过15年的研发,陈逢深的团队“喂养”出一种耐高温且耐寒的益生菌种,可适应各种不同恶劣环境。


陈逢深(右一)表示,公司正在修建8条“跑道”来养鱼

▍探索益生菌养鱼, “吊水”鱼生带来启发

“我是广西横县人,祖祖辈辈都喜欢吃鱼。但现在受环境影响,淡水鱼类受污染比较常见,因此我们就想通过益生菌养殖的方法,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鱼类产品。”2016年,喜欢吃鱼的陈逢深开始尝试用益生菌养鱼。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我们买小鱼苗回来从小培养,但毕竟当时初涉养殖行业且欠缺一定的经验,加上鱼苗的成长周期长、损耗大等各种因素,对于当初的雄心壮志确实打击不少。”陈逢深回忆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道广西横县名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县鱼生”,让陈逢深找到了另一片的曙光。出生于1974年的壮族汉子陈逢深是以鱼生“独步天下”的广西横州人(横县2021年改称横州),自小吃鱼生长大的他深受横州鱼生文化影响。

制作鱼生,其鲜美程度以及安全程度取决于鱼本身的质量之外,当中“吊水”净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而传统的“吊水”需时45天,对于养殖户和食肆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于是,陈逢深灵机一转,果断地选择了一个“优质成品鱼+益生菌净化吊水”组合模式,“快准狠”地抓住了鱼类养殖市场的“痛点”。

▍“吊水”10天,益生菌“瘦身排毒”效果明显

“我们尝试只用自己培养的益生菌来净化成品鱼,加上场内养殖的水都来自黄泥沥的优质咸淡水,10天净化期内只要换水5到6次,也一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陈逢深拿着检测报告向记者介绍道。

从2021年开始,陈逢深根据“不时不食”新鲜准则,从不同养殖户里选购优质成品鱼,再放到养殖池里用自家培养的益生菌进行净化,净化周期10天左右。“我们收鱼回来后,首先要经过打虫处理,之后直接放到池子养,且不投喂任何饲料,只投放益生菌,让鱼在水池里完成‘瘦身排毒’。”陈逢深说。

从传统45天的“吊水”时间,压减为10天,效益显而易见。“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罗非鱼是家鱼中最常见的一种鱼,泥腥味较难去除,一般吃法以清蒸、煎煮为主,但经过我们益生菌10天‘吊水’后,水库鱼约减重10%、鱼塘鱼约减重15%,肉质会变得更坚实,成为鱼生爱好者的‘新宠’。据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显示,用益生菌净化和普通的‘吊水’相比,益生菌净化能通过鱼自身的消化系统自主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抗生素、激素等残留,无杂质当然也无泥腥味,更加符合刺生鱼的品质标准,口感更有嚼劲,香甜度更高,蒸煮放冷了也不会腥。”陈逢深自豪地补充说道。

陈逢深的场地现有7口大鱼池,平均每口鱼池养鱼超6000斤,出产的鱼主要供应给酒店食肆作为刺身食用。“我们的鱼可受市场欢迎了,现在养殖场内近5万斤的罗非、草鱼早已被刺身专门店预订一空了。”场里的负责养殖的工作人员小陈说。


鱼生受很多食客青睐


让人垂涎的横县鱼生


养殖的水都来自海鸥岛黄泥沥的优质咸淡水


经过益生菌净化的罗非鱼色彩丰富

▍修建“跑道”来养鱼 推广水产养殖新模式

陈逢深的合作伙伴宁良昆毕业于水产专业,他表示,海鸥岛除了风景优美,还处于咸淡水交界处,非常适合养殖业发展。不少企业在海鸥岛上都有养殖基地,为净化鱼这块提供了大量的原料鱼。

陈逢深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修建8条“跑道”来养鱼,届时每条“跑道”约能养1万斤鱼,逐步建立起一个绿色生态的大型净化基地。“跑道养鱼”是一种“循环水槽+益生菌”的水产养殖新模式,高密度养殖配备“推水增氧”装置,使跑道内的水24小时循环流动。流动的水一方面给鱼儿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另一方面也让鱼“跑”起来,每天保持运动的鱼,肉质更紧实,口感自然更好。

对于陈逢深利用自主研发的益生菌技术进行鱼类净化以及修建更具规模更专业的养殖场地,番禺区渔业协会会长张冀十分支持。他表示,番禺区渔业协会将帮助农户走更绿色更环保的养殖之路。

“希望可以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加上前端的大宗批发、餐饮配送,以消带产,带动海鸥岛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市场供应更多高品质的鱼。这种模式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未来还可以推广给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养殖户。”陈逢深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专家:益生菌对净化水、养好鱼作用大 成为绿色养殖大利器

益生菌目前在国内用于海、淡水养殖已十分普遍。就益生菌养殖技术,记者专门向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渔业教授级高工、海洋生物及水产养殖资深专家、中心学术带头人张海发咨询。


益生菌净化池

“‘养好鱼先养好水’,优良的水体环境被称为水产鱼类的生命之源,随着微生物应用领域的开发,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促进生物链的良性循环以及改善养殖水质,这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是绿色养殖的又一体现。”张海发说,“采用益生菌泼洒鱼塘能维持水体的酸碱平衡,保持水体的稳定,降解水体中鱼类代谢的有机废物以及氨氮、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可以调节鱼类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而且有一些淡水鱼适当咸化,对于它的肉质也确实能起到一定改善的作用,如用海鸥岛的咸淡水养殖一些罗非、草鱼,效果就比较明显。”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刘瑞媚 冯洁芯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 雷澍宇 杨颂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