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③ |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语音播报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企业活力,就是提升发展信心、澎湃发展动能。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是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联合国5月16日发布《2023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3%,并将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4.8%上调至5.3%。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必须看到,今年4月份,我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提升,工业、服务业、消费等指标同比增速均有加快,但环比增速有些出现回落,显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目前来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主要掣肘仍然是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因此,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让各类企业迅速恢复元气、抖擞精神再出发,应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来自哪里?大而言之,来自整个经济发展大环境,大河涨水小河满;小而论之,来自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小气候”,春风化雨万物生。

打好“组合拳”,释放政策综合红利。近年来,相关部门密集释放支持企业发展、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政策信号,比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减税降费等等,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广州继去年出台《帮扶市场主体八条措施》之后,不久前又推出了“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相关政策有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到位,向执行要效能,且保持政策的稳定、透明、可预期,以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政策调整时,应尽量避免“急转弯”和“翻烧饼”,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拆除“玻璃门”,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公平竞争是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规则,必须保证经营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要从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入手,拆除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玻璃门”“弹簧门”,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尤其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不久前,我省从6大方面出台59条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墨颇多,鼓舞了各界信心。

当好“娘家人”,行业协会要“挑大梁”。日本、美国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各种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高效沟通、帮助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协调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各行业协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来,深圳各行业协会、商会策划组织外贸企业、中小企业组团“出海”参展商谈,帮助企业赢得订单,为稳外贸、稳经济、稳增长做出贡献。截至目前,广州有行业协会商会600余家,基本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等各个领域,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行业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应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社会组织所能”,为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担起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人心安、信心足、舞台大。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持续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互动,必将激发广大经营主体更大创造创新活力,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