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产在中国 行销世界” 广州外销纹章瓷精品走进龙岩
语音播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广州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专题展”走进龙岩。

展览由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广州博物馆主办,龙岩市博物馆承办。展览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市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开展。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此次展览共分纹章探秘、跨洋制定、身份象征、异域流芳四个章节,展出110件(套)文物瓷器精品,展现丰富多彩的纹章瓷重要艺术和历史价值,再现18、19世纪中西陶瓷贸易的盛况,以及对中外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

纹章瓷因瓷器上绘有欧美个人、家族、社团、公司或城市的纹章而得名。纹章在英文中写作“armorial”,亦可称作“coat of arms”,特指一种用于个人识别的独一无二的图像标识。纹章源自中世纪时期的战场,用于区分身穿盔甲而无法识别身份的战斗者,之后逐渐演变成个人身份和财富的标志,在各类装饰品如银器、印章、书籍、玻璃器、潮流家居用品中大量出现。纹章可以继承,是“家族”荣耀和成就的象征,也能够体现持有人的身份、婚姻状况,以及先辈和子嗣的信息。

中国没有使用纹章的传统,但不妨碍通过来料加工大量接触到这种欧洲的文化符号。广州对欧洲的陶瓷出口可分为西方国家官营公司官方采购的大宗瓷器,和专门委托定制、订单直接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船长和官员执行的“私人贸易”瓷器。私人贸易瓷器规模小,但货值远高于大宗瓷器,属于贵重奢侈品。当中,仅有约1%-3%是纹章瓷。故而,纹章瓷通常被视为外销瓷中品质最好、定制程度最高的品类。

从17世纪末开始,西方人到中国定制纹章瓷的做法渐趋普遍。将欧洲纹章和中国制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纹章瓷,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定制”商品,它们的出现引领了欧洲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奢美的艺术情趣,并成为尊贵地位和精致生活的象征。18、19世纪,广州作为对西洋客商唯一开放的东方大港,是纹章瓷订购和出口的基地。成千上万的中国纹章瓷在广州装船,漂洋过海,深入欧洲大地的城堡和庄园。纹章瓷的纹饰和器型亦紧随欧美饮食风尚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改变,体现了定烧瓷“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特性。

个性化定制的纹章瓷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审美差异。从订购数量看,英国和荷兰是纹章瓷的主要消费国,后期加入的美国则占据了19世纪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各国纹章使用和绘制风格也不尽相同,造就了中国外销纹章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广州博物馆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经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外销纹章瓷收藏,成为国内相关领域最重要的收藏机构之一。

赴龙岩参加展览开幕式的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告诉记者,广州博物馆与龙岩市博物馆成功签署《对口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展览是双方促进两地在文化领域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共同助力龙岩革命老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谱新时代“老区+湾区”合作篇章的一次有益探索。今年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活动就设在福建省,全省系列活动正按照“办出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福建特色”的目标有序推进。而外销纹章瓷精品正是融合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

“纹章瓷产在中国,行销世界,是中西方工艺与文化交融的成果”,曾玲玲表示,“展览来到龙岩,我们在原有展览基础上增添不少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相信展览一定会更加精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部分图据“文旅龙岩” 图源龙岩市博物馆)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