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 “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语音播报

5月11日,第66期广州学习沙龙在广州市社科联举行。这期广州学习沙龙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在致辞中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作了以“人的现代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为题的发言。他认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其根本是人的发展。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仕民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叙事图谱”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宏大的历史进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因此就有了道德叙事的内涵。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传月教授发言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意蕴”。他强调要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意蕴。要立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守正道、夯实支撑,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根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揭晓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逻辑”为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本逻辑为主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目的和动力,超越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的困境和弊病。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永忠副教授发言主题是“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包含新时代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主题,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廖茂忠副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流变图景”的主题发言。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葛彬超副教授作了“平台视阈下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与协商”的主题发言。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练庆伟副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价值”的主题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聘副教授作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意义”的主题发言。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柏林教授认为,要在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贯通中、在问题导向与任务引领的破立结合中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自由发言环节,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文华、吴之声、申长慧、韩伟、郭蕾蕾助理教授们分别对研讨主题作了不同解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博、付迎红 通讯员 戴卫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