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托 举升空,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然后飞船顺利完成与空间站 核心舱后向对接。
当前,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航天器, 是改进型货运飞船的首发船,同时也是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组批生产的首发货运飞船,承担着空间站物资保障、在轨支持和空间科学试验的任务。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携带3人280天的航天员生活物资,装载货物约260件,上行补加推进剂 700公斤,运输物资总重约5800公斤。同时搭载了多项载荷,用于开展科学试验和验证。
货物装载能力突破7吨 为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
我国天舟货运飞船采用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设计,货物舱用于运输各类物资,推进舱作为飞行任务平台,主要配置推进、电源、测控通信等平台设备,为飞行器提供动力、能源与通信功能,并装载空间站补加推进剂。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扎实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全密封货运飞船拓展为 标准型(8个贮箱)和改进型(4个贮箱)两种状态,根据空间站补加推进剂上行需求选用。
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拓展了全密封货运飞船型谱,提高了密封舱货物装载能力,使货运飞船发射频次得以由2年4发降低至2年3发,切实提高了空间站工程综合效益。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为改进型全密封4个贮箱状态,以天舟五号为基线进行了改进,将原非密封的后锥段更改为密封舱,以扩大密封舱装载空间,提高密封舱货物上行能力;取消了一层贮箱,原后锥段舱内设备调整至推进舱。
改进后,密封舱货物装载空间提升了24%;装载能力由5.5吨增加至6.7吨,提升了22%;整船物资装载能力由6.9吨提高至7.4吨,上行载货比由0.51提高至0.53。形象地说,作为一艘货运飞船,其硬核能力——货物装载能力显著提升,首次突破了7吨,是一艘吨位更高的“货船”。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天舟货运飞船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的研制工作。
在结构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货运飞船研制团队对推进舱内外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布局,充分利用前期5艘 货运飞船试验成果的大数据分析,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研制流程,在短时间内成功将原位于货物舱后锥段的近 30 台设备移至下方推进舱,为货物舱释放了珍贵的装载空间,让天舟货运飞船在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充分保障我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稳定运营。
与以往的标准型货运飞船相比,改进型货运飞船的总运输能力和上行货物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
从2021年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拉开空间站建造的大幕, 到 2022 年我国空间站圆满完成在轨建造,其间发射的四艘 天舟货运飞船不仅承担着为空间站运送上下行物资的使命, 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在轨期间,天舟货运飞船作为“先行军”,率先验证了空间站多项关键技术,如首次利用空间机械臂完成转位试验、首次实现空间站在轨补加、 首次实现 2 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等等,充分发挥了货运飞船的 在轨潜力,多项技术的成功验证也为我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平台配置优化助力降本增效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设计团队表示,国产化和元器件自主可控一直是中国航天的一个工作重点和持续努力的方向,是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 强的题中之义。针对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运飞船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货运飞船系统开展了大量工作。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大幅提升,实现了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货运平台研制成本,研制队伍积极推进系统配置优化工作,提高可靠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能够满足上行遥控要求及下行图像和载荷数据的需求。按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船发射频率来计算,预计将节约经费上亿元。
后续,货运飞船研制队伍将始终坚持首飞标准,推动实现“三高”全面发展,用一次次圆满成功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孙国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孙国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