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八和会馆》于5月9日晚在北京天桥剧院上演。该剧讲述粤剧复兴、粤剧人创建“八和会馆”的传奇故事。浓郁的“粤”味,精彩的武打,使得现场气氛热烈非常,掌声不断!
该剧由广东粤剧院出品,著名编剧黄维若担任编剧,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任总导演,一级导演莫非任导演,一级演员黄春强、优秀青年演员谭清怡联袂主演。
心系八和,演绎粤剧人的故事
粤剧有“南国红豆”之美誉,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戏”,是岭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有道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而“八和会馆”是由粤剧艺人自发成立的粤剧行会组织,被称为粤剧人的“祖屋”,是粤剧艺人的精神家园。每年粤剧八和祖师诞,海内外粤剧界人士云集贺诞,场面热闹非凡。
“粤剧《八和会馆》把真实的历史加以戏剧化,凝聚成舞台上有事件、有人物、有冲突、有纠葛的戏剧场面,形成了粤剧人演绎粤剧复兴、创建‘八和会馆’的传奇这么一出特殊的戏。很写实,把极端的写实和极端的虚构结合在一起,是这出戏的亮点。”
编剧黄维若说:“《八和会馆》写出来后,我最欣慰的是第一观众——粤剧专家们、粤剧艺人们的认可,而舞台呈现效果也得到了年轻观众们的喜爱。”
舞台呈现上,音乐、灯光、舞美场景以及道具等环节均围绕岭南特色来展示。舞美还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更多观众了解粤剧传统及发展历程,推动人们对岭南历史文化的认识。
粤味浓郁,南派武打技巧尤为精彩
舞台上的“新华”是剧中灵魂人物。主演黄春强功架扎实、能文能武,将男主角“新华”的戆直、忠厚、大义刻画得入木三分,传神地塑造了“新华”这位广府艺人领袖的艺术形象。
其中,“踩棍凌空转体”“垫脚双飞燕”“铲台蹬椅”等一系列以南派风格为基调的高难度武打技巧和动作的展示,刚劲有力、松弛有度,令观众大开眼界。
谈及该人物塑造,黄春强表示:“我们要在粤剧舞台上呈现粤剧前辈的初心,传承、弘扬、发展,经过学习、练习和不断追求,便会在积累与沉淀中形成更适合自己的表演节奏、呈现方式和艺术风格。”
而谭清怡以“扁担功”展示了女主角翠屏欢快愉悦劳动的情态,把广府绣娘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优秀青年演员黄新辉则反串饰演“勾鼻章”,以“戏中戏”的方式演绎了京剧《四郎探母之“坐宫”》片段,呈现了19世纪广东戏班男花旦的独有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该剧还出现不少“戏中戏”场景。剧末别出心裁演绎了《六国大封相》,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以及洪梓铧、谢伟新、苏临轩、朱建豪、马友民、淡敏仪、徐济开、高杰、黄麟麟等名家新秀一起登场,原汁原味展示了传统的粤剧排场和经典“戏棚官话”古腔,成为全场瞩目的又一焦点。
“粤”人“粤”味“粤”传奇,得到北京观众认可
粤剧《八和会馆》呈现的“粤”人“粤”味“粤”传奇,得到京城观众的认可。
“久别乡音情更浓!能在北京观看到粤剧,我感觉非常亲切。”在北京工作的杨先生感慨道:“剧中人物的花名很地道,像勾鼻章、蛇公荣、肥佬启等,名如其人,令人印象深刻。”
“戏中戏‘六国大封相’舞台效果华丽、震撼,看得好过瘾。最开心的是能看到丁凡老师的现场演出,他还是元帅的装扮,非常威武霸气。”来自戏曲学院的小王同学说,自己还想“二刷”这部剧。
“剧中的武打尤其精彩。”住在北京西城区的王小姐说:“多次武打场面很热闹,演员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通讯员:林楷虹
图/杨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