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营造“崇敬工匠、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推动海珠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海珠区总工会组织开展“讲好工匠故事 学习榜样力量”主题系列活动,分享一批来自海珠区不同行业的职工代表典型事迹故事,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用始终如一的初心写下对职业的热爱,用坚持和奋斗践行对事业的忠诚,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海珠工匠的故事!
米星亮,海珠区园林绿化所工程部副部长,园林绿化工程师,深耕绿化基层一线十余年,在绿化养护、时花布置、绿化工程管理、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知识扎实。通过努力多次获得了海珠区住建局先进个人表扬,其中负责的参展作品《芬芳馥郁》获得第二十二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最上镜景点奖三等奖;负责的广州大道南世纪云顶对出立体构件及花境布置在2021年广州市花境营造竞赛中获得“铜奖”,并被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评为“最美视觉奖”。
巧思妙想构建高颜值城市风景线
行驶在广州大道南、江湾大桥引桥或琶洲会展中心路段,路边总能看到姿态万千、姹紫嫣红、富有创意的路边花境,令人赏心悦目。这些花境不但美观、大气,还充满了美好的寓意,展现着广州市的城市形象。
“新时代 新征程”花境作品。
这些花境都凝聚着园林工程师米星亮的心血和汗水,从设计构思、时花品种的选择、花色搭配到现场施工、构建以及后期维护,他都一丝不苟地全程参与。位于广州大道南世纪云顶小区前的“新时代、新征程”立体构件及花境布置作品是米星亮的得意之作之一,此件作品经过精雕细琢,选取黄色的佛甲草、红草和绿草对立体凤凰主体进行搭建,选用含欢、变叶木、散尾葵等灌木和向日葵、千日红、孔雀草、新几内亚凤仙等时花作为平面摆放。经过两个晚上的施工,一幅凤凰展翅的立体花绘屹立在路边。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米星亮2012年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毕业,2013年又在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继续深造,2012年毕业后就开始在园林绿化领域耕耘,到如今已经整整11年。在园林绿化行业,不但经常在户外风吹日晒,施工时也经常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谈到为什么能在园林绿化行业坚持11年,米星亮认为是热爱。
米星亮在施工现场。
米星亮从小对植物感兴趣,被植物一直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品性深深吸引。读大学时,米星亮毅然选择了园林专业,成为了专门与植物打交道的人。出来工作后,米星亮进入了园林绿化行业,学习了更多园林知识,就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一直从事这个行业的目标。“和植物打交道也是一门学问,因为植物不会说话,它的一举一动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知晓,对待植物靠的是经验和感知,因此做这一行也要有耐心才行。”米星亮说。
米星亮认为,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水平要求高,搭配方式繁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沉淀下来,并坚持在这个领域深耕数年,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园林人靠的是吃苦耐劳和不懈的坚持,植物不会说谎,你用心对待它,它就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创新搭配方式 提升绿化质效
园林绿化行业学问有很多,在业余时间,米星亮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除了在网络、杂志刊物上学习植物品种和防治病虫害等知识,米星亮还会关注社会新闻,查看市民对于海珠区园林绿化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参考。米星亮说:“园林绿化领域是有很多种搭配方式的,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不断创新学习、认识更多植物种类、掌握先进的搭配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园林绿化领域,作为海珠区园林绿化所工程部副部长,米星亮还会经常关注一些工程、科技类的创新技术:“比如我们会学习一些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另外我们园林绿化所也研究掌握了一些树池盖板的专利技术。”
米星亮考察学习树池盖板使用情况。
目前,米星亮还在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争取评审“高级工程师”职称。作为公益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米星亮一直以服务回报社会为己任,不断提升相关专业技能,对海珠区地绿化环境改造提升,做好环境美化,尽最大的努力守护好绿水青山。
【图文记者 李卓颖】
【编辑 邓菲菲】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消息来源:海珠区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