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东省博物馆 看铜镜两千多年的发展史
语音播报

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于4月20日在馆内三楼展厅一举行。

这次展览展出馆藏铜镜及相关藏品200余件,其中铜镜有120余面,涵盖战国到明清。策展人、副研究馆员冯远博士身着帅气的古式服装为大家做导赏,令现场别具韵致。她介绍,广东省博物馆现在馆藏铜镜约有500件,但之前并未系统全面地展出过,此次是馆藏铜镜的第一次专题展。

铜镜是中国起源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制品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直观展现了中国古代铜器铸造工艺的发展、人们审美趣味与习俗的变化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本次展览中的展品除了铜镜实物,还包括配套用具及相关书画作品。

展览还展出一座战国时期的铜鉴,体现出中国铜镜“由鉴到镜”的发展史。

展品覆盖了中国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典型铜镜、明清时期的玻璃镜。此外还有日本的和镜。广东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展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史、中国文化的变迁史及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历程。大家可以透过它们了解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参与到铜镜文物活化利用的过程中。

展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镜里千秋——中国铜镜发展史”分为“以铜为鉴”“战国铜镜”“奇诡鼎盛——汉代铜镜”“瑰丽多姿——唐镜的繁荣”“秀色纤纤——宋元铜镜”与“返璞归真——明清铜镜”六个单元,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铜镜的发展脉络,对各时期铜镜的造型、纹饰、题材、铭文内容的特点及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解说。

下篇“镜里乾坤——铜镜流变”分为“他山之镜——馆藏日本镜”“流光溢彩——玻璃镜传入”与“意蕴春秋——传统镜文化”三个单元。第一、二单元展出受中国铜镜影响而产生的日本和镜及明清时期自西方传入的玻璃镜,体现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第三单元则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聚焦于凝结在铜镜中丰富、多元的文化价值,包括“慕古之思——仿古镜”“照妆窥容——仕女与镜”“镜与风俗——磨镜、镜听”三组内容。

汉代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本次展览所展出的汉镜,其纹饰包含博局纹、山字纹、蟠虺纹等典型纹饰,上有“长宜子孙”“见日之光”“大乐富贵”等常见的汉代铜镜铭文,借以反映汉代铜镜的艺术成就。唐代则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又一高潮,在唐镜部分,本次展览展出了葵花镜、菱花镜等多种形制的铜镜,纹饰有瑞兽葡萄纹、花鸟花卉纹及神仙故事镜等,由此刻画出唐代自由开放的时代风貌。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在宋镜部分所展出的牌记铭文镜、人物故事镜等,都能够反映宋代铜镜的商业气息与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明清时期,铜镜越发成为人们生活中日常使用的器物,因此本次展览在展出各类铜镜之外,还同时展出了梳妆盒、首饰、书画作品等各类相关文物,力求呈现出明清时期人们使用铜镜时的生活细节。

在当时由潘振镛、居廉、新呱等画家所做的画作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铜镜在旧时的日常使用状态。而冯远也介绍,此次展览中既有身为一级文物的珍品,也有看起来相对“普通”的铜镜。展览着力展现的是铜镜在中国人生活中的状态,而他们的身份,有高门显贵,更多的是普通人。小小的铜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今天我们回望过去的重要媒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