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的“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以《粤港澳大湾区活力之源》为题发表演讲,全文如下:
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创新活动也日趋活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二。相比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也包括内地纳入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标志性特点,比如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等。粤港澳大湾区外部的差异化表现和内部的多样性因素,正是它的独特优势和未来成长性所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涵至少包含四个方面。一要加快自身发展,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二要深化内部合作,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三要增强双向通道功能,构筑中国与世界对接融会的重要支撑区;四要树立强烈的“跨文明”(trans-civilization)意识,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明和文化,在突破文明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中发挥革命性作用,为创造和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样板。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建构文明新形态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无可替代,这一点尤其需要特别重视。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作了明确规定。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进一步凸显了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非正式会晤时指出,“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再一次指明了广州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作用。广州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担起历史责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一是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建设。聚焦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加快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建成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二是系统性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广州连续实施营商环境5.0版改革,跑出了“加速度”,入选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50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其中电子政务等3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改革的其中一个经验,是每一版改革确立一个主题,1.0改革强调“简政放权”,2.0改革聚焦“指标攻坚”,3.0改革实施“流程再造”,4.0改革突出“绣花功夫”,5.0改革以“激发活力”为主线。今后还将推出6.0版和更多升级版改革方案。
三是加快释放科技创新能量。近几年,广州加快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相继面世。今后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南沙科学城科技创新主轴建设,畅通“科研-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不断增强并释放创新驱动能力。
四是积极拓展深化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这充分说明广州在中西文化、多种文明长期交汇融合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创新方式和形式,丰富内容和层次,加快建成国际交往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型动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