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步建成癌症防治体系,全省癌症早诊率明显提高
语音播报

广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地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全覆盖的省份。在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4月18日上午,广东省首届肿瘤防治科普大赛暨第29届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启动。广东各地市、县(区)级癌症防治中心获授牌。

本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癌症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主办。

癌症防治体系初建成,全省癌症早诊率明显提高

在当天的活动上,广东省癌症中心办公室曹素梅主任介绍说,根据最新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广东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86.7/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为144.9/10万,排在广东省城市居民死因第一位,防控形势严峻。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51.3/10万),肺癌(48.7/10万),结直肠癌(36.4/10万),肝癌(27.9/10万)和甲状腺癌(20.3/10万)。

广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地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全覆盖的省份,省-市-县癌症防治综合网络基本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体系支撑。

曹素梅介绍,广东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依托体系的癌症防治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亮眼的成绩:

一是全省癌症早诊率明显提高。截至2023年2月,全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筛查共完成初筛48.7万例,临床检查14.7万例。早诊率的提高有助于肿瘤患者及时接受临床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以点带面推动市县开展癌症筛查。目前共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四个市先后开展了大肠癌筛查项目,其中广州市早诊率达到91.6%;农村癌症早诊早治-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点也新增江门、湛江两个地级市;启用“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实现筛查风险的自我评估和筛查项目的主动参加。

三是首次获得广东省居民癌症防治素养水平数据。曹素梅指出,广东居民的防癌意识和知识仍存在不足,参加防癌体检和癌症筛查的积极性不高,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城乡和肿瘤家族史为居民癌症防治素养和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四是防癌科普宣传覆盖百万受众。2021年起,由省癌症中心组织发起,联合各市、县级癌症防治中心及癌症筛查项目承担单位,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省范围内的“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直接受益人数逾百万。

五是开展癌症早诊能力培训,扩大基层人才队伍。2020年起,广东省承担国家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在1个省级和21个地市级癌症防治中心设置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基地,面向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招收学员,培训常见高发癌症的规范化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

肿瘤科普唱出来!医生变身科普讲师

“癌癌癌癌不要害怕,早防早治有方法......哎哎哎哎其实很简单,衣食住行都和它有关......”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声传奇”乐队演唱的《癌症那些事》,揭开了当天活动的序幕,由医院团委、党办宣传科打造的同名MV也正式上线。

“今天,我们在肿瘤防治领域点燃了广大医护人员的科普热情!”徐瑞华院长表示,作为肿瘤防控的国家队和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的依托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直致力于提升区域癌症防控能力,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和个体化诊治服务,向公众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建立健全癌症防控体系,带动全省癌症防治能力提升,促进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

广东省首届肿瘤防治科普大赛开赛以来,来自21个地市48家医疗机构的逾500位医生护士投稿作品近300件,入围决赛的有13个科普演讲。徐瑞华表示,期待参赛者与广大医务人员一起通过“广宣传、织密网、兜底线、建机制”,不断提高癌症患者的保障水平,助力健康中国。

“医院和医护人员是做好肿瘤防治科普工作的核心力量,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肿瘤防治科普工作中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表示,作为肿瘤防治的“国家队”,中肿致力于系统推进肿瘤预防早诊工作,希望通过举办科普大赛,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普专家,激发社会各界对肿瘤科普工作的参与热情,切实提升全民肿瘤防治的理念。

当天有13名医务人员入选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讲师团,今后将在社区、图书馆、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基层科普志愿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见习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文朝阳、赵现廷、郑敏珊

视频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