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6日,根据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创排的同名话剧将登陆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广话”)十三号剧院,连续演出9场。首演于2014年的《麦克白》是观众呼声最高的广话“名著话剧”之一。这次演出,也是该剧继2018年演出后,时隔5年的再度上演。
据悉,《麦克白》6场周末演出票已全线告急,3场工作日的演出票也余票不多。这是观众对舞台优质剧目的认可,也是广州话剧土壤精心培育多年结出的丰硕成果。
《麦克白》,诗话的台词对演员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麦克白》是2014年广话年度大戏。2014年9月,《麦克白》在十三号剧院首演,当时438个座位的剧场全线售罄。2016年12月,该剧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收获赞誉无数。
《麦克白》剧照
自《麦克白》首演,广话国家一级演员孙亚军就一直出任主演,在他看来,莎士比亚剧本的特点就是诗化的语言,没有舞台提示,大段的独白、心理活动需要用台词说出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想要演好麦克白,压力很大!”
导演王筱頔一直强调 “评价”麦克白而不是“演”麦克白,对此,孙亚军表示:“面对一个没有舞台提示的剧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脱离照本宣科的束缚,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演呈现出来。”孙亚军深度剖析麦克白这个角色,这些年来,每次演出后也会及时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调整。
剧中的“麦克白夫人”,这些年来也一直由崔冰饰演。“莎翁诗化的台词,对演员创造和感受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说,“我们在分析剧本的过程中仔细揣摩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逻辑重音、 每一个停顿的地方。当你真正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去读这些台词的时候,就会明白莎翁的伟大之处。这也就是我们在排练莎翁戏剧的时候,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的原因。”
奠定广话“一年一名著”系列,打造多元化话剧品类
2013年,广话“一年一名著”系列首选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首演之后,观众的热情超乎了想象,名著话剧点燃了人们对经典的渴求。
《威尼斯商人》剧照
“一年一名著”第二年,广话选择了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一喜一悲的不同戏剧呈现,都收获了观众的认可。这让广话确定——“一年一名著”是切实可行的创作追求。
2015年的《复活》、2016年的《邯郸记》、2017年的《俄狄浦斯王》、2018年的《第十二夜》、2019年的《玩偶之家》、2021年的《牛虻》……至今,广话“一年一名著”创作已走过十年历程,从莎士比亚的喜剧到悲剧,从托尔斯泰的名著到汤显祖的“黄粱一梦”,再到古希腊悲剧,十三号剧院的名著舞台精彩纷呈。截至2022年,这些作品已在全国以及俄罗斯、英国演出180余场,所到之处,备受好评。
“一年一名著”坚持已十年。这在全国文艺院团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名著十年,每一次复排都有调整,但不是为了变而变。哪怕只有一句台词的角色,我们的呈现都非常符合角色。名著十年,也是每一个创作者的追求。”王筱頔透露,今年要跟观众见面的名著话剧,是中国戏剧名著、曹禺先生的经典《日出》。
“名著系列”只是一个缩影。在“以具有审美品格的戏剧作品滋养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追求的指引下,广话建立了原创精品、名著经典、国际当代优秀戏剧共同发展的创作格局,打造了多元化的话剧品类——不但有外国名著的复排比如《威尼斯商人》《麦克白》,也有本土原创精品的创排比如《南越王》《林则徐》《大道》,另外也用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挖掘一系列具有审美品格又能够让大众所喜爱的剧目比如《凡人大事》《非常爱》。
《林则徐》剧照
十三号剧院,已然成了广州戏剧文化的一张名片。以《麦克白》为代表的优质剧目常演常新,也见证了广州话剧土壤的日益丰沃。
话剧土壤日益丰沃,观众陪伴舞台成长
1991年,23岁的王筱頔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来到广州,有广州人张口就问她“话剧是什么?”如今,广话的会员已突破5万。最早做《威尼斯商人》,广话市场部主任、制作人陈志荣担心“票房不好”, 后来了解到广州舞台上此前已经有30年没有演过莎士比亚戏剧,“于是很自豪地做了。后来的上座率、观众的口碑都很好,这坚定了我们‘一年一名著’的信心。非常感谢我们的观众。”陈志荣说。
《大道》剧照
在伦敦西区,有些观众是伴随着一个剧院、一个作品、一个演员、一个导演成长起来的。在广州,也有不少伴随着广话、导演、演员成长的观众。音乐人吴克是广话的“铁粉”,他表示:“广话出的每一部作品,我都至少会抽出一个周日下午的时间,因为广话在周日下午有一个传统——演后谈。观众除了看戏,还能了解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和事情。”
85后从事通信行业的观众陈芊晓自2015年开始在广话大概看了33部话剧。“我看到近年主动走进广话看剧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是在校学生。名著系列的演出,最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广话以优秀剧目、亲民票价带给观众超值的观剧享受,让走进剧场的观众成为剧院自觉的传播者。同时举办十三号剧院国际戏剧演出季、大学生戏剧节暨青年非职业戏剧节、戏剧教育培训等活动,培育高素质话剧观众的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青年戏剧人。多年来,广话深耕戏剧艺术教育,早在2009年就开设了成人戏剧表演基础班,是国内较早的戏剧培训班。在王筱頔看来,培养非职业戏剧人,是培育话剧市场的重要一环。
4月7日,《麦克白》上演当日,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去年在第九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拿下小镇奖——最佳戏剧奖的《月亮光光》载誉归来,在广州首演。《月亮光光》的编剧、导演、主演是广州青年戏剧人米立。在成为戏剧人之前,米立就职于电台。2015年,对戏剧感兴趣的他报名参加了广话的培训班,从此“入坑”戏剧。2017年米立携作品首次参加大戏节,2018年创立了生白剧场。
广话默默耕耘多年,已经为这座城点亮了一盏灯。如今,广州大剧院、广东艺术剧院等院团在上演优质话剧的同时,也提供着丰富的戏剧教育培训,让人们热爱戏剧又不止于欣赏戏剧,为这个城市培育丰沃的话剧土壤。
华灯初上时,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剧场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戏剧上演……人们来到这里,接受艺术的滋养。他们见证着广州话剧舞台的丰富,也陪伴着广州话剧创作的成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