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中滨江学校校长吴朝晖:劳动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谋生技能
语音播报

广州五中滨江学校这些年劳动课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校长吴朝晖说,学校面积并不大,也没有多少空地供学生去种地,所以必须在校外找地方。为了开展劳动课,学校在从化租下一处占地300亩的农田,供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求,每个学期,学生必须到农场进行为期5天的劳动。

上周的一天,广州五中滨江学校初一的500名学生正穿着短裤,在泥地里种土豆。开学才两周,学生们便到从化鳌头镇的一片农田开展劳动教育。每天上午,孩子们在劳动课老师指导下下田干农活。这几天,这批初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种玉米。他们在5天时间中要将一片农田先进行除草、翻耕,然后再将玉米苗栽种进去,每天根据气温情况为玉米浇水,此外还要挑粪、施肥。期间,几名学生还第一次在农田中体验到了捡鸡蛋的乐趣。“学生们到鸡窝里捡老母鸡刚刚下的蛋,几名女生都兴奋得不得了。”

吴朝晖说,为期5天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学生每天不仅要下田干农活,中午还要自己生火、做饭、炒菜,晚上还要自己打扫住处、洗衣服。学生们参加劳动锻炼的5天,由于劳动量很大,饭量也大了很多,自己动手做的饭菜,有时哪怕不是很美味,也能吃两大碗饭。“很多学生经过5天劳动课,每天在户外暴晒,5天下来,人也晒黑了一圈,但学生们却十分高兴,纷纷问老师‘能不能下次再去’?”

学生们在田间劳动

吴朝晖说,除了每周有一节固定的劳动课之外,每周还有一节跨学科融合课程,学校会组织学生做与劳动课有关的跨学科研究。“如果学生五谷不分,不掌握劳动技能,将来是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甚至连在社会上生存下来都难。所以,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将来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所以,学校规定学生每周每学期都至少到校外的农田劳动5天。“这5天是脱产的,吃、住都在校外,住在农田边上搭建成的宿舍里面,做饭也是学生自己做,所以对学生的考验特别大,学生进步也特别快,因为你不会做饭,你就没饭吃,逼着学生必须学会做饭、炒菜。”吴朝晖说,学生们在劳动课中的表现如何,也都有专职老师进行评价。只有表现较好,完成劳动任务,才能被评定为合格,拿到学分。劳动课有了考核要求,学生们对劳动课更重视,干起活来也更踏实。

吴朝辉说,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关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学校在指导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坚持开展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以学、思、行为主线,让同学们能“自信的愿学”“有主见的自学”“有行动的实学”,以“力行”激发身体参与的“体验学习”,以“力行”强化有行动的“实践学习”,重构学思行的关系,让教与学“看的见”“摸得着”“能实操”“可度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去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其中,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一系列举措为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

学生们在生炒菜做饭

培养出带“烟火气”的学生

“我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理念,劳动课不能变成观赏性的花架子,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谋生技能。我希望能培养出带‘烟火气’的学生。”吴朝晖说。

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根据起始年级、中间年级、毕业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培根塑魂,积蓄力量”国防教育暨综合素质训练活动。活动安排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甲木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占地面积约300多亩,设施设备齐全,其中有110亩农田及约80亩果 园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还有学工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以及多个专业课室。建 有AI课室、多个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馆、多功能会议厅、农耕文化展示馆、 茶室、自然生态动植物综合实践基地、消防训练场、地震坍塌演练场、防溺 水教育泳池、高尔夫棒垒球训练场、标准足球场、攀岩练习场、野炊营地、 野外生存教育场所、绿皮火车宿舍、餐厅等系列专业场所。

吴朝晖校长向记者介绍学校开展劳动课的情况

学校与基地引导学生用劳动创造幸福,通过活动式课堂、移动式课堂、体验式课堂等多种模式,将“五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大局观念、合作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寻找策略,体验团队协作、携手共行。

第一,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强化爱国意识。国防教育课程,以树牢国防意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责任,树立理想信念,培养时代担当。

第二,树立“大劳动教育观”体验守护生命。生命教育课程,以掌握基本应急救护、急救知识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培守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第三,树立“大劳动教育观”重农传统要传承。学农教育课程,以学习农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素养和学习实践能力。

第四,树立“大劳动教育观”传承非遗文化。非遗教育课程,以学习非遗技艺为载体,培养学生感受非遗魅力,弘扬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之美。

第五,树立“大劳动教育观”践行劳动体验。体验教育课程,以体验生活技能、团队协作、展示分享为载体,培养学生互动协同的团队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也蕴涵在生活之中,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劳动教育不仅仅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而且在劳动中让学生树立的正确劳动观念、形成的必备劳动能力,塑造的基本的劳动品质及培育的积极的劳动精神,还能反过来服务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保证生存,学会生活。

学校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培养“文武双全、劳艺结合、情理通达”的滨江学子,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