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鸟痴”与他600只鹦鹉的故事
语音播报

3月28日,记者来到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沙涌村博得鹦鹉养殖场,场内600多只鹦鹉“叽叽喳喳”欢声雀跃,好不热闹。从孩童时期开始,场主胡宇能便与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养鹦鹉已逾30年,六年前他将爱好变成事业,经营起这个鹦鹉养殖场,这里见证着他创业之路的“酸甜苦辣”。



“鸟痴”将爱好变成事业


当天下午,当记者见到胡宇能的时候,他正在养殖场内其中一个鹦鹉棚,棚内一只身披深浅不一灰色羽毛的鹦鹉一看到他进来,就立即开心得扑腾翅膀,想要飞到主人身上。见状,胡宇能感受到它的需求,便将它放在自己的手臂上,轻抚着它的羽毛,鹦鹉感受到关爱后也亲昵地把头靠向主人身上。



对于每一只“爱宠”,胡宇能都爱如珍宝,对它们表现出的行为和情绪能立即感知到并作出回应。“这是非洲灰鹦鹉,已经有一岁多了,它是一种聪明而适应力强的鹦鹉,学习模仿能力很强,有着约五岁孩子的认知水平,跟我们学说了一些简单的词语......不过今天你们在,它有点怕生。”话音刚落,胡宇能就和这只非洲灰鹦鹉玩闹起来,如同跟老友聊天一样。



据胡宇能介绍,他的鹦鹉养殖场设有多个鹦鹉功能区,养殖着10余个种类、共600多只鹦鹉,其中不乏金刚鹦鹉、太阳锥尾鹦鹉、彩虹吸蜜鹦鹉、非洲灰鹦鹉等名贵鹦鹉品种。





据了解,鹦鹉对于生长环境以及喂养护理的要求都较高,因此胡宇能在建造养殖棚时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光照、通风、饮水、投料、排粪污等因素。


记者观察到,每一个养殖棚内的鸟笼规格都不一样,胡宇能解释道,笼子需要根据不同体型、品种的鹦鹉建造,最大规格的笼子达到长宽各两米、高三米,而这个空间仅能居住一对鹦鹉。而且,每个笼子顶部都会有个长形小口,“这个口子是特意开设的,鹦鹉生存的环境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这是为了让鹦鹉每天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夏天则起到疏风散热的作用。”




置身鹦鹉养殖棚当中,记者并未闻到鸟类排泄物的异味,胡宇能表示,为了避免鹦鹉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他们每天都要及时清理鹦鹉的粪便,将地面清洗干净,这样鹦鹉才能生长得舒适健康。


除了打理几百只鹦鹉的起居饮食,胡宇能还需要对鸟蛋进行人工孵化,以及对幼鸟进行人工哺育,他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着鹦鹉转。当爱好变为事业,当初的热情是否会因为变成工作而消失殆尽呢?胡宇能开玩笑说,对它们“又爱又恨”,随即又补充道“爱大于恨”。



胡宇能告诉记者,自孩童时期,鸟雀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养鸟便是他最大的爱好,在鸟笼前看鸟、逗鸟、喂鸟,一坐就能坐大半天,俨然一个小“鸟痴”,从麻雀到画眉再到鹦鹉,他钻研养鸟已经几十年。“它们是我的朋友、伙伴,现在还是我的生命。”对于鹦鹉的感情,胡宇能表示难为外人道。


盼鹦鹉携“身份证”走四方


在供电部门工作10年后,2006年,胡宇能经营起桌布洗涤厂,直到2017年,他关停工厂,创办起这个鹦鹉养殖场。筹集资金、寻找合适的场地、配套符合养殖条件硬件设施、办理各种证照、引进种源培育......他前后花了4个多月终于把养殖场运营起来。



本以为事业就这样平顺走下去,然而,经营不到两年,2019年,胡宇能惹上官司,养殖场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2020~2022年,胡宇能的养殖场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既不能卖也不能放飞,只能继续养着。养不起只能降低饲料的级别,自己也省吃俭用一点,总不能饿死它们。”胡宇能说,到目前为止,他在这个养殖场里里外外投资了数百万元。


幸运的是,国家从法律上适当放开对人工动物种群的管理措施,鹦鹉等其它动物人工养殖业重获生机。2022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作为宠物买卖一般不属于犯罪”的规定,让养殖户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记者搜索公开报道梳理发现,该《解释》中称,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不少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得到突破,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完全不依赖野外资源的人工繁育种群。在刑事追究上,不宜将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案件与涉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野生动物的案件同等对待。


于是,胡宇能寄希望于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提出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种群,其“野性”降低,遗传性状也发生了改变,应当区别情况,实行与野外种群差别化管理措施。



胡宇能表示,这意味着人工种群可不作为野生动物管理,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只要按规定进行备案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的前提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可进行出售、购买。“事实上,只有通过科学养殖增加人工种群数量,才能减少对野外种群的依赖是保护鸟类的途径之一。”胡宇能期盼他的鹦鹉能尽早携“身份证”走四方。


【记者 古晓彤】

【编辑 方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