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巧手妙剪匠心坚守 传承剪纸技艺
语音播报

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就能剪出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中国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表现内容丰富,独具魅力。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如今的剪纸技艺已经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广州剪纸艺术是广东剪纸的重要代表,有着近500年的历史。韩艳是广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钻研剪纸20多年,被誉为“岭南巧手”和“广州剪纸皇后”。她的作品题材广大,立意深远,反映广府文化、民俗风情,技艺精湛,极具代表性。

图片

广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艳。

剪纸
指尖上的艺术,讲究刀刀不断线线相连

剪纸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如今,剪纸艺术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应用在日常用品、服装、产品设计等方面,随处可见。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讲究刀刀不断、线线相连,韩艳介绍,剪纸有几个重要口诀: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从复杂到简单。剪纸花纹有镂空、月牙、圆孔,每一个花纹都有对应的剪修方式,如直插刀法和折插刀法,用刀的方向、力道也不同,每一剪、每一刻都要精雕细琢。

始于热爱
20多年潜心钻研剪纸艺术

图片

韩艳上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剪纸,在老师的影响下,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后,韩艳师从广州剪纸艺术家黄梦蝶、陈秋英,开始研究、传承剪纸艺术,弘扬非遗文化。20多年来,韩艳潜心钻研剪纸艺术,不断追求技艺的极致,推出富含历史底蕴、时代气息的作品,记录社会发展。目前,韩艳有6名徒弟,她的儿子也成了广州剪纸艺术新一代传承人,致力于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韩艳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从教26年,她不仅实现了这个梦想,还在海珠区幼教系统中率先开展剪纸艺术传承教学。当时,韩艳所在的海珠区海鸥幼儿园就是第一家开设剪纸艺术课程的幼儿园。“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韩艳笑着说。韩艳带领着老师们一边进行剪纸艺术创作,一边探讨剪纸艺术教学传承,编写剪纸教材、创作剪纸歌谣,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教育,将其发展成园本特色,后来逐渐覆盖海珠多个片区。

如今,在海珠区少年宫任教的韩艳开设剪纸教学班,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和教育。她的两个徒弟继续在海珠区海鸥幼儿园任教,让剪纸艺术影响更多的孩子。

妙剪生花
花两年创作逾3米长“金奖”作品

图片韩燕剪纸作品《海珠揽胜》。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韩艳介绍,剪纸分为民俗、传说以及祈福纳祥等内容,主要包括构思、设计、钉制、剪刻等步骤,其中设计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

“剪纸的剪刻其实不难,熟能生巧,但创作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得有好的设计和创意,剪纸其实就是一门设计艺术。”韩艳表示,剪刻一幅复杂的作品或许只需耗时几天,但前期的设计起稿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

《海珠揽胜》《幸福海珠》是韩艳近几年的得意之作。其中,《海珠揽胜》从构思、设计到剪刻,历时两年。这幅作品长320厘米,高80厘米,以白云山、珠江为背景,以木棉树等广州常见植物相衬,展现广州塔、赤岗塔、大元帅府、中大牌坊、海幢寺等海珠风景名胜。

“创作过程中最难的就是设计,这是一幅人文风景历史画卷,要尊重建筑本身的历史,尊重地理位置的分布,前期要走访各大建筑收集资料,在设计布局上也要下苦功夫,反复修改。”韩艳说。据悉,这幅作品后来在文博会上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图片
韩燕剪纸作品《幸福海珠》。

勇于创新
创建全国首间数字剪纸艺术馆

图片

韩艳在海珠区海鸥幼儿园任教时,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创新性地制作了一纸成型的立体剪纸,呈现出精巧的3D立体效果,吸引年轻人。“剪纸设计分类丰富,我们最熟知的是平面剪纸,而立体剪纸、纸雕更受现代年轻人欢迎。”韩艳说。

图片韩艳制作一纸成型的立体剪纸。

2021年,韩艳为传承、保护和发展剪纸艺术,还将剪纸艺术馆“搬到”线上。她运用前沿的3D显示技术和VR、AR虚拟现实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创建全国首间数字剪纸艺术馆——韩艳剪纸数字艺术馆。该馆是一个非营利的云上艺术馆,融观赏性、艺术性、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科技性于一体,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在云端观赏一场剪纸艺术盛宴。

作为一名“海珠人”,韩艳表示,要把海珠的建设、城市的发展,通过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呈现出来。几十年来,她一直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传承剪纸技艺,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剪纸艺术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图文记者 吴美芬】
【编辑 黄惠雅】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