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非遗小吃……140名“粤菜师傅”开启“舌尖上的对决”
语音播报

预制菜、地方非遗风味小吃,还有“粤味粤材”直播带货……3月26日至27日,广东省人社厅联合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在梅州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省内外周边地市25个代表团(队)、140名厨艺选手、烹饪大师同台竞技,开启“舌尖上的对决”。

□ 预制菜纳入比赛项目 面点作品栩栩如生

2018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粤菜师傅”工程。经过五年多实践探索,“粤菜师傅”工程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每年的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广大“粤菜师傅”展示厨艺技能风采、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舞台,也是对“粤菜师傅”工程实践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集中展示。

大赛活动开幕式上发布了2022年度四星级、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110人名单、“粤菜师傅”正高级职称26人名单,现场为30位五星级名厨和10位正高级职称人员代表颁发证书。获得2022年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的郑远文有近40年的工作经验,他表示:“获得这个称号,对我的职业生涯是一个肯定,‘粤菜师傅’工程对粤菜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常激动,很高兴。这是多年来努力的成果。这也是评审对我的认可。”来自广州的郑渤同样是此次获得2022年五星级“粤菜师傅”的名厨之一,从1991年入行,郑师傅至今已在餐饮行业工作了30余年。郑师傅表示:“多交流、多学习、多见识,才能得到最好。做了这行,就要爱这行,喜欢才可以得到好的成绩。希望粤菜可以传承下去,一代比一代好。”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技能大赛首次将预制菜以及地方非遗文化风味小吃纳入竞赛项目,并对预制菜进行了单独设置奖项。在中式烹饪的比赛现场,参赛选手熟练地将食材切好、腌制,放进锅具中烹饪,热气腾腾,香气弥漫;中式面点师比赛位上,选手将面粉和好,切成小块,捏成各种形状,在盘子上摆放完毕后,向裁判示意。在作品展示区,有面粉捏成的象形鸽子,有充满食欲的龙虾球,也有外形酷似蘑菇和苹果的预制菜面食……

广州选手李国松参加了中式面点师名厨组的比赛。他表示,他从去年九月就开始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做的成品是不太像的,通过教练和师傅的指导,自己回去也会反反复复调试配方和形状。后面做的就越来越像了。”在这次比赛中,总共设置了四道菜,李国松表示,比赛中的预制菜“趣致海参饺”是在广州做好之后,通过冷链运输至梅州,比赛时将菜品蒸好,淋上料汁,“成品看起来是很像真的海参的。”

本次大赛还吸引了众多港澳名厨参加。“我祖籍是广东梅县,但已经有40年没回来过了,所以也趁着这次比赛回来看一看。”来自澳门烹饪协会的杜顺彬是此次比赛的选手之一,他表示,通过这次比赛,和同行业的人进行了交流学习,吸收了一些经验。“香港和澳门近几年创新的做法比较多,内地保留了不少传统烹饪技法,所以想趁这个机会来多交流,看有没有值得吸收、借鉴、改良的菜品。”他表示,“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使得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增多,通过这次比赛,也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菜式,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多交流、多接触。

□ 客家小吃连锁品牌首店落户广州

现场,梅州正式对外发布了“有板有眼”客家小吃连锁品牌,首店于当天在广州花城汇广场开业。客都文旅公司同步打造预制菜供应链体系,向大湾区输送客家菜师傅、客家预制菜。据介绍,之所以叫做“有板有眼”,一方面是想要表达客家靠谱有章法、做事有板有眼的精神,另一方面是通过“有粄有腌”的谐音来概括客家小吃的特点——“有粄”:有笋粄、珍珠粄;“有腌”:如腌面、腌粉等。

客都文旅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炜表示,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花城汇又位于广州的CBD,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所以首店选择了这里。“客家小吃要走出去,就要根据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视觉风格和口味等进行优化。花城汇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首店选择这里,是作为我们宣传的桥头堡。我们还会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去优化各方面的形态,让客家美食走得更远。”

除了竞技的“粤菜大餐”,活动还为观众们呈现了“百县千镇万村乡村振兴粤味粤材”直播带货、“三大菜系特色文化展示”“粤闽赣客家美食文化交流展示”“海外‘粤菜师傅’厨艺展示交流”等“粤菜产业文化大餐”。在“百县千镇万村乡村振兴粤味粤材”直播间,各地市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特色粤菜食材、特产、美食和预制菜等的直播带货活动。“直播间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们的猪扒,喜欢的可以点链接下单。”在佛山展位上,两名主播正卖力地推荐来自佛山的美食产品。

□ “粤菜师傅”工程带动累计92.4万人实现就业创业

“‘粤菜师傅’工程已然成为家喻户晓,影响广泛的金字招牌。在稳定就业大局、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传承方面都发挥了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开幕式上,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杜敏琪介绍,通过技能培训的小切口,“粤菜师傅”工程解决了群众就业和增收的大问题。全省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4.6万人次,带动92.4万人次实现就业创业。

依托“粤菜师傅”工程,粤菜上中下游、一二三产业得以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提供不竭动能。广州酒家集团培训学校校长李鸿朝认为,餐饮行业发展的进程就是从个性化的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生产,从一家店的生产转变为一个工厂的生产的过渡。“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是有机链接的。餐饮行业的需求增大,可以带动农业的种植和养殖,产能的提升也会带动生产工具的创新,三产之间相互融合。同时推动厨师不断研发,促进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

五年多来,“粤菜师傅”工程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建设,融合绿色农业、电商物流产业,打通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餐对接,打造广东预制菜先行品牌。也带动了粤菜餐饮业发展,通过开展“粤菜名店”“粤菜名品”认定工作,全省共认定粤菜名店100家,粤菜名品199个。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宇、何颖思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