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倾情帮扶五华县教育事业圆五华学子梦
语音播报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近日,一场简约而有意义的捐赠仪式在五华县梅林镇中心小学第二校区举行。番禺区基础教育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组组长、支教老师,梅林镇中心小学及二校区有关负责人、番禺区派驻五华县梅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参加。

支教赠物 改善办学条件

3月23日当天,番禺区教育局向五华县梅林镇中心小学第二校区捐赠的物资有学生桌椅、打印机、窗帘,价值合计约8万元。

捐赠物资

据了解,去年8月底,番禺区教育局向五华县派驻15位支教老师,支教为期一年,这15位老师分别被派到五华县的华城、岐岭、转水、长布、梅林、棉洋6个镇,其中有8位老师在中学任教、7位在小学任教。

番禺区教育局在开展支教送学的同时,还开展捐赠活动,去年9月至今共向五华县的学校捐赠价值60万元的物资,解决了学校的一些燃眉之急,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潜心教学,提高质量

支教老师谢小妹从教29年,梁翠霞从教28年,她们分别在番禺区南村镇梅江小学和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任教,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去年6月,当得知番禺区教育局要向五华县派驻支教老师时,她俩主动提出申请,经过遴选后,均被安排到五华县梅林镇中心小学第二校区任教。

谢小妹老师在辅导学生

谢小妹老师任教六年级语文,梁翠霞老师任教四年级语文。她们从番禺区到达五华县支教,尽管当地的生源、环境、条件等与番禺区有差异,但改变不了两位老师的育人初心。

来到五华县以后,谢小妹、梁翠霞两位老师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尽快适应当地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将番禺区成功的教研、教改模式——“研学后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三融、六乐”(“三融”指的是融合五育、融通技术、融汇四评,“六乐”指的是乐研、乐学、乐教、乐动、乐思、乐创),一朝一夕、潜移默化,努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

梁翠霞老师在所任教的班推行了“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活动,结成对的学生,要么是学习上有互补,要么是行为习惯养成上有互补,通过互补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梁翠霞老师为学生授课

细心关爱,春风化雨

谢小妹老师所任教的班有个女生,不注重形象,成绩在班里靠后。谢小妹主动走近这位女生,与她谈心,得知这位女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少。谢小妹就利用课余时间到这位女生的家访问,扮演了母亲的角色,让她感受到了温暖。经过半年的相处,这位女生改变了形象、提高了学习成绩。

梁翠霞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诵诗歌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梁翠霞老师制定了奖励机制,学生在平时的作业、课堂检测、期末考试等方面只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获得一个印章,累加到20个印章,就可以获得一次抽奖的机会,抽到的奖品有免作业券、笔、尺子、书签等,每次抽到的奖品,无论大小,学生们都开心不已,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谢小妹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梁翠霞老师安排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泡发绿豆芽的过程。她考虑到很多家长长期在外工作,爷爷、奶奶或学生到镇上买绿豆不方便,所以她主动买了绿豆分派给全班学生,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泡豆芽的视频学习泡发豆芽,并把每天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老师适时加以指导,形成完整的日记,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谢小妹和梁翠霞两位老师把帮扶地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她们表示,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所长所能,抓住在五华宝贵的支教时间,给追梦路上的山区儿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共圆五华学子梦。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覃相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