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时尚!新桥村里的“火把社区”变身高上大“艺术空间”
语音播报

近日,番禺区大龙街道新桥村内一间年久失修的闲置老宅,变身一座三层玻璃幕墙的“透明盒子”,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赏,深受打卡一族的喜欢——这就是村内家喻户晓的活动中心“火把社区”。


其实,这座建筑内的公益故事更值得为外人道。2010年,五位肩负青年担当的志愿者来到番禺,亲手搭建起一个公益性质的儿童社区活动中心,“火把社区”就此在新桥村悄然生根。


“火把社区”的日与夜。


“火把社区”活动中心旧址旧貌。


从最初的帮助接送、照看儿童,到如今展开父母课堂、早教培训,越来越多附近的居民开始愿意来到社区交流、谈心、寻求帮助。十多年来,火把社区动员了超过8000名高校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公益,接纳和服务了至少9000名流动儿童,陌生的城市也因为这个社区的存在逐渐有了“家”的模样。



一晃12年过去,火把社区借用的新桥村周氏家族的祠堂兼村图书馆,也因潮湿、逼仄、凌乱的状态,而逐渐不能满足社区活动日常的使用需求,因此,火把社区急需改造。2022年5月,火把社区委托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节目对社区进行改造。


然而令人未曾想到的是,在经过节目组设计师对祠堂上门勘探,并精心设计出方案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房屋归属村集体所有,大家对改造产生了较多分歧,无法推进。而不能改造的老祠堂已不再适合孩子们日常使用,火把社区无奈选择搬离。


几经周折,火把社区创始人跑跑和伙伴们终于在村子西侧寻觅到另一幢老房子,但这里不仅闷热潮湿、空间凌乱,且因为长期空置及不合理规划,完全无法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在节目组改造团队的妙手下,历时三个月打造出一个集活动室、图书室、办公室、早教室、厨房、休息室等11项功能的“艺术空间”。


“火把社区”新址旧宅原貌。


经过改造,新老建筑的三层空间通过光线和视觉的互相连通,形成了一个立体而复杂的结构。



从大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图书馆,继续往前有儿童活动场室,还有办公室以及厨房洗手间。



二层则是会客厅和小花园,阁楼处还特别设计了一处私密性良好的休息室,可供陷入情绪中的妈妈们暂作休憩。






三层则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盒子”,适合孩子们独处与休憩,三层还延伸出一个悬挑的阳光房,可用作亲子学堂和早教室。




记者走访时发现,新建筑内仍保留着原建筑大量的主体和细节,比如老旧的墙壁、斜披屋顶以及天井墙面的砖雕等,“新”与“旧”碰撞出无限的艺术空间。



火把社区主理人李小凤告诉记者,整个改造过程可谓困难重重,所幸老宅房东以及村委会提供了很多的帮助。“由于建筑钢材又长又重,且村中小巷狭窄,材料运输成为了一大难题,期间房东大哥帮忙做了不少协调。对于房屋改造的申办流程我们原本一头雾水的,在村委会的积极指引和帮助下,审批手续办理十分顺畅。”



改造至今,这座独树一帜的玻璃建筑一直都是村民谈论的焦点。“越来越多村民都好奇地过来打听这里的用途,了解后都表示十分感兴趣,也想要带孩子过来参加活动。”李小凤表示,今后,火把社区将继续通过高质量的社区照料服务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流动儿童社区发展项目,为流动儿童提供一片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




【文图记者 古晓彤】

【编辑 方珧】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