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越早越好吗?选对版本才能正确入门
语音播报

近日,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彩绘版《资治通鉴》由中华书局出版。

新书文中的疑难字词都有注音注释,阅读无障碍。故事后还设有“博闻馆”,介绍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书的最后,还有专文讲述司马迁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

同样姓司马,司马光和司马迁写的书有何不同?

《资治通鉴》和《史记》都是通史,也就是贯通地记载多个朝代的历史。《史记》从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时间跨度3000多年;《资治通鉴》上接《春秋左传》,从“三家分晋”(春秋战国之交)写到了五代十国(北宋开国前),时跨16个朝代、1362年。《资治通鉴》和《史记》最显著的不同是体裁。《史记》是纪传体,主要是人物传记;《资治通鉴》则是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

《史记(少儿彩绘版)》

到北宋时,历代积累下来的史料数量已经十分巨大。所以,虽然记述的时间不到《史记》的一半,但《资治通鉴》的篇幅远超《史记》,足有294卷,300多万字(《史记》有50多万字)。这样一部大书靠司马光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好在他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得以参考官府里丰富的藏书,又请当时顶尖的史学家刘恕、刘攽(bān)和范祖禹来帮助自己,历时19年,终于编成这部巨著。

《资治通鉴》的书名里就蕴藏着历史的智慧

“资治通鉴”这个书名,是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御赐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可以对治理国家有所帮助”。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资治通鉴》记载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

书中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如开创盛世的唐太宗、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有百战沙场的名将,如“匈奴克星”卫青、霍去病和李广,雪夜袭蔡州而一战成名的李愬;有政治家深谋远虑的重大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迁都;有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如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当然也有不少“反面教材”,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篡汉称帝的王莽、晚年昏庸的唐玄宗……

  

  商鞅变法,立木取信

这些人物和故事不但精彩好看,而且特别有借鉴意义,真如一面面“历史的镜子”,因此《资治通鉴》在古代是政治家的“教科书”。现代人读这部书,除了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还能从历史的经验里提炼出为人处世的智慧。比如,坚守节操的苏武和直言进谏的魏征,告诉我们要敢于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刻苦上进;大意失荆州的关羽,则警示我们不可居功自傲、对危险放松警惕……

读《资治通鉴》有助于学习语文和历史

作为一部出色的史书,《资治通鉴》的文笔极其生动,语言又十分简练,借鉴了历代史书中很多优秀的笔法;同时它叙事清楚,注意交待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历史背景,往往比起它所借鉴的史书更为精彩。因此,《资治通鉴》中的许多篇章都是优秀的文言散文,滋养了后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情节就取自《资治通鉴》,如诸葛亮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的一段,几乎完全来自《资治通鉴》。中小学教材中,《资治通鉴》的身影也时常出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就节选自《资治通鉴》,大家熟知的成语“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就出自这篇文章。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将相和》《田忌赛马》等课文虽改写自《史记》,但在《资治通鉴》中也都有记载。历史教材中涉及《资治通鉴》的内容更多,比如七年上册就有商鞅变法、赤壁之战、围魏救赵等。

正因为文章具有典范性,《资治通鉴》也受到了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和新高考Ⅰ卷都选取了《通鉴纪事本末》的内容作为文言文阅读题,两篇均出自卷二十九《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学者袁枢编写的一部史书,它的内容全部取自《资治通鉴》,只不过进行了重新编排,改成以事件为中心记载历史(这在无意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读《通鉴纪事本末》实际上等于读《资治通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张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