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六百年》,穿越三千年的文明传奇
语音播报

近日,历史学者柯胜雨老师所著《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出版。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历史学者柯胜雨,自述对殷商的兴趣,开始于上个世纪末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殷商历史的研究动态、考古发掘,注意搜集、阅览与其相关的资料,除了阅读《史记》、诸子百家等早期文献之外,他更多的是从甲骨卜辞中,去找寻拼凑殷商六百年历史的零碎信息和断断续续的线索,希望能给大家呈现出一个他心目中的殷商王朝兴衰史。

沉睡三千多年的古老文明终被唤醒

殷商一朝虽在早期中华文明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却因史传文献记载上的严重匮乏,使得这一关键的断代史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而创造灿烂殷商文化的主角,包括赫赫有名的上甲微、成汤、甲、盘庚、武丁等君王,功勋卓著的伊尹、妇好、望乘、攸侯喜等贵族重臣,还有默默无闻的㱿、宾等贞人,甚至微不足道的平民、奴隶,等等,都静静地在甲骨文中,沉睡了三千六百多年,等待着世人有朝一日能去唤醒他们。

直到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以及1928年安阳小屯殷墟的发掘,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殷商一朝的认知。由于王懿荣等甲骨文研究先驱的努力,世人不再单纯依赖史传文献的断编残简,而是可以利用殷商王朝的第一手史料,对这个王朝进行不断剖析。殷商王朝的历史脉络日渐清晰,昔日的辉煌得以鲜活地重现出来。


从微观视野探究历史细节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运用二重印证法,对殷商王朝的辉煌历史作了详尽的梳理,着重从史实角度入手,从微观的视野,去认真探究历史细节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用生动语言把它们串连起来,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殷商六百年的历史,从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认知。

众所周知,夏商周上古三代在史传文献中的记载,相对较为匮乏,而且大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存在,这就必须借助丰富的考古材料,加以甄别、复原。考古学研究的是从是什么为什么,考古材料展现的是器物的组合方式以及使用方法,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诸如考古材料为什么存在,有什么作用,蕴含着哪一些社会制度、信仰、军事斗争、日常生活等内容?要解决这些疑问,必须与史传文献进行对应与互动。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就是一部文献与考古材料对照研究、互动探讨的历史作品,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上古三代的发生与演变过程。

跨越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演化史

在写作方法上,《殷商六百年》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材料,诸如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包括史传文献和近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古文字学(主要是甲骨文、西周金文),以及夏商周三代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了晚夏、殷商、先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

全书脉络清晰,对商族的起源,夏商并立、商周对峙,夏人、殷人、周人三个族群各自的发展历史,成汤征伐夏桀,商初风云,中商九世之乱,盘庚迁殷,武丁盛世,岐周崛起,文王征伐,武王伐纣等上古历史大事件条分缕析,娓娓道来。除了对这些历史大事的讨论、叙述之外,还介绍了殷商、先周的考古学文化,并辅以一些历史图表,诸如夏商周世系简表、历史地图等等,对上古三代之间的代际传承与发展交代得非常清楚,有利于广大读者去正确认知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

《殷商六百年》语言流畅通顺,可读性强。虽然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是行文严谨,充分运用多学科研究成果,使之做到言之凿凿,论述有据。而且尽量避免了古文字学、考古学上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问题,做到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全书遵循夏商周替代的历史过程这条大脉络进行历史叙事,客观地呈现出各大名家的观点,但也严谨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保证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通畅地读完全书。

全书456页,全景讲述华夏文明起源时期的历史细节,将商族的起源、文化、征伐战争、历史人物、都城建设等融入叙事中,展示了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商王朝的兴亡史。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商王朝的通俗史。此外在精彩的文本基础上,书中配了众多插图,比如甲骨卜辞片、铭文、陶器、铜器等,做到了图文并茂,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天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