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過後 廢木為材
语音播报

枯樹朽木,看來一文不值,但只要稍加創意,便可重新注入生命力,更能減少棄置。香港木藝師甄鈺成憑一雙巧手,將園林廢物升級再造,製作成家具甚至藝術品。這個環保故事,要由約五年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說起。

升級再造 廢木重生

「『山竹』吹襲香港時,四處都有樹木倒塌,我覺得棄置會很浪費,於是撿起一些木頭回家把玩,並在社交平台上瀏覽,研究可製作成甚麼東西。」甄鈺成憶述,當朋友們看到其作品,都稱讚做得不錯,他遂嘗試在這範疇發展。經過數載耕耘,他已成為獨當一面的木藝師,除了將廢木升級再造成傢俬,更盡情發揮木頭的可塑性,製作成畫、藝術品、擺設等,希望通過重用回收廢木,向公眾帶出環保信息。


香港木藝師甄鈺成

善用木碎 培育靈芝

除了為木藝師提供原材料,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成功與本地靈芝種植場合作,協助對方利用位於屯門的園林廢物回收中心Y·PARK[林·區]的木碎來種植靈芝。

靈芝種植場創辦人張天然說,每月從環保署接收約20公噸廢木製作成菇包,經徹底消毒殺菌後,將靈芝菌絲體接種到菇包上,便會長出靈芝。

「如果沒有人將廢木循環再用,有機會棄置到堆填區,造成浪費。」張天然說。


香港市民參觀[林.區]

積極回收 開拓出路

[林·區]自2021年6月啟用以來,已回收處理逾15,000公噸園林廢物,每日平均約30公噸,大部分是來自日常植物保養的清理工作以及工務工程產生的園林廢物。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賴峻傑說,目前[林·區]提供的再生產品主要為木碎,一般可用於農業或園藝種植。「我們未來會積極與不同持份者合作,例如有機農場、政府部門,希望它們在綠化工程或有機種植方面,使用更多[林·區]提供的木碎。另外,環保署正試驗以園林廢物生產生物炭,可用作土壤改良劑、過濾污染物的濾料、堆肥促進劑和建築物料的添加物等用途。」他認為,這樣將令[林.區]的木碎出路更好,自然也可接收更多園林廢物。

文/廣州日報香港記者站記者:曾毅、莫偉濃
視頻來源: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薛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