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提出南沙要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到2025年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重点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如何将《南沙方案》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紧扣《南沙方案》,联合南沙区政府开展了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工作,邀请6个顶尖咨询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同时邀请院士大咖为国际咨询成果进行交流探讨,最终整合形成了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成果,为南沙“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和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找到实施路径,着力把南沙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精心推进不留遗憾。
南沙蕉门河一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引入顶尖团队开展国际咨询 充分回应和落实《南沙方案》
2022年7月至9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南沙区共同开展了“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工作。引入6家行业顶尖技术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香港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联合体。
本次国际咨询创造性地提出“空间方案”的概念,突破了传统规划编制体系的“套路”,有效响应《南沙方案》的真任务。针对“空间方案”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提出“空间行动纲领”的新模式。将“战略纲要”在战术层面进行时空耦合的延展,对大尺度、中长期行动规划的大胆尝试与探索。
2022年9月25日至26日,以业内最高规格在南沙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规划高端论坛暨‘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专家交流会”。邀请包括何镜堂、郭仁忠、王建国、叶嘉安等4位院士在内的12位知名专家,线上线下共同对国际咨询终期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技术评审。
在国际咨询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最终整合形成了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成果(下称“南沙空间方案”)。南沙空间方案明确南沙“海洋城、枢纽城、人民城、未来城”的发展愿景;从“面向世界、协同港澳、缝合内湾、同频广州”四个维度提出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一轴四带、一城四区”的总体格局;建设“中心城区、庆盛枢纽、南沙枢纽、南沙湾”四个重点片区,为《南沙方案》贯彻实施提供战略指引和空间支撑。
△海洋城
港城联动,建设高能级海洋城。通过汇聚湾区创新资源和战略新兴产业,将南沙建设成为广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以海洋科研为重点共创海洋强国。提出多元化用海举措,以海洋视角组织滨水空间活动,提升南沙海洋空间场所的丰富性与体验感。
(南沙城市意向图)
△枢纽城
打造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人民满意为发展思想,以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完善南沙区枢纽网络格局,加快构建“融通全球、联通港澳、直通湾区、贯通全市、畅通南沙”的综合交通立体体系,推动南沙建设成为“湾区交通中心”。
(南沙枢纽意向图)
△人民城
打造面向国际、对接港澳的优质生活圈。合理布局国际医院、国际学校、港澳养老设施以及文化设施。
挖掘传承在地文化,塑造既具有南沙地域特色,又能体现三地融合的空间风貌与场所,以共同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促进港澳居民融入。
△未来城
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混合紧凑:垂叠聚落+镶嵌城市;韧性生态:韧性岸线+蓝绿空间+生态海绵;活力街道:宜人尺度+开放界面+共享空间;海韵生活:人海交往界面+沙田基围水乡;国际社区:品质社区+差异配套+全时活动;未来交通:智能设施+智慧出行+水上交通;绿色低碳: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低碳市政;智慧城市:智慧人居+智慧管理。
与此同时,从“面向世界、协同港澳、缝合内湾、同频广州”四个维度提出南沙空间发展策略。
△面向世界
外增内拓,港澳共建,打造国际航运及服务中心;争取落户国际组织,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打造会议会展集聚区等。
(南沙与港澳交通联系示意图)
△协同港澳
加强科创金融等领域与港澳资源合作。借助港澳国际超级联系人渠道,依托港澳的创新资源、专业服务和教育医疗等领域优势,对接世界。
△缝合内湾
打造联动发展带,链接湾区东西两岸。
△同频广州
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南沙新区和广州中心城区共同构成“双核”,是广州承担全球城市功能、参与全球竞合、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展现国际大都市时代活力与独特魅力的综合性门户。链接广州各大平台,推动南沙与中心城区同频发展。
(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联动发展示意图)
【专家说法】
1、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南沙方案》首次提及“面向世界”,意味着要用世界的眼光做到粤港澳深度全面合作,建议进一步提高站位,谋划南沙的未来。
要把准南沙特点,放大南沙优势。南沙有五大鲜明特点,一是湾区地理中心区位,有潜力成为大湾区资源要素的集散地;二是拥有湾区最大腹地,建议近远期统筹谋划、有序持续推进建设;三是南沙既是“双循环”的交叉口,也是缝合黄金内湾的交叉点,应优化海陆空交通网络与产业布局,把握发展机遇;四是城水相融的地域特色,应着手打造具有特色的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典范;五是穗港合作项目实、见效快,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人子弟学校和港人社区的规划建设。
2、叶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讲座教授)
粤港正在“学-研-产”方面调适竞合关系,南沙应从中发现机遇。香港也在大力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年轻人来港,并加大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换的投入。南沙可从这些最新发展动向入手寻找空间协同机会。
南沙做好“内联”的超级联络人,将会增加对港澳企业和个人的吸引力。南沙对港澳的吸引力更多源自其“内联”能力。找准并做强内外循环的对接功能,成为内外循环对接的“超级联络人”,将大幅提升南沙对港澳企业和个人的吸引力。建议空间方案在此方面深入谋划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借鉴香港TOD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提升庆盛站和南沙站周边地区的开发强度和密度,将与港澳、周边城市和广州中心城区联系的重要功能布局在站点周围,并最大程度实现旅客出站15分钟内步行到达目的地。
3、王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南沙方案》极大提升了南沙发展的定位,如何担当起粤港澳深化全面合作的组织与平台,重构大湾区城市群结构,引领大湾区发挥世界级城市群的作用,是需要重点研究与回答的问题。南沙发展应结合湾区各城、各区的差异性,找准发展方向,补强湾区劣势,彰显南沙空间价值。规则对接是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前提与难点,建议南沙从配套设施的国际化入手,研究制定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的标准和配套政策。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