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连线|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广州南沙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广阔天地
语音播报

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是香港专业进修学校的校长,被称为“护国歌”校长。2017年,他因训导拒绝在毕业礼奏国歌时肃立的个别学生,被网友力挺,此后便有了这样一个称呼。

如今6年过去,当香港迈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陈卓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港澳要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本期广州日报“京广连线”栏目,就邀请了陈卓禧委员,跟我们畅谈青年如何在大湾区建设中抓住机遇、大展拳脚,以及大湾区又能为青年、为人才提供怎样的土壤。

谈履职: 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中发挥香港优势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作为一名连任全国政协委员和香港教育界工作者,这些年来,我真切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之实,以及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血肉相连。”陈卓禧坦言,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中央的一贯政策。如今,随着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从各方面看,香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人,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这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陈卓禧更是感受到全新的气象——每个人都呈现出热气腾腾、要大展拳脚的姿态。他认为,随着香港社会从“由乱转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这样的环境与氛围,将让代表委员更好地履职尽责。“我们要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做好我们香港自己的事。”陈卓禧说,香港是11座大湾区城市之一,做好香港的工作,重要的是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中,发挥香港优势。

从他所在的教育领域来看,陈卓禧认为,香港在打造大湾区国际教育枢纽方面,大有可为。他据此建议,香港可以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香港可以先行先试,新增每年5000个本科名额,专门吸收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优秀高中生来港升学。同时,进一步开放职业教育,加强粤港应用教育院校的伙伴合作,进行院校对接、学科(专业)对接和实习实训对接。当这些举措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形成经验后,还可以进一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这样,香港就能真正发挥枢纽作用,香港青年也可以通过这些交流互动,更加生动地增进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主人翁精神。

谈南沙: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要坚持百花齐放

“我大约在5年前来过南沙,接下来准备在全国两会后参加一个南沙的交流团,再到南沙走一走!”陈卓禧说,因为广州南沙距离香港很近,所以他一直关注着南沙的发展。这几年,他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介绍南沙的视频,“感觉真的变化很大,跟以前完全不同,很现代化,也发展了不少走在尖端的科技”。

陈卓禧说,他尤其关注南沙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目前,香港给年轻人的出路相对单一,南沙拓展了香港年轻人的天地,也弥补了香港的短板,对香港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面对未来的挑战,他坦言,南沙在建设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时,要坚持百花齐放,用创新思维开拓新路,“就像爬山一样,过了一座山又看见另一座山,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想办法攀登新的高峰”。在他看来,有的青年适合创业,也有人不适合,所以要懂得识别他们的特质和专长。“有的年轻人,可能对自己的专长并不了解,甚至会产生不符合实际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人来引导他们。例如,可以设立师友制,找到热心而有经验的创业家与青年同行,帮助解决他们没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跟他们一起打拼,在关键节点给他们建议,这些对年轻人来说都非常宝贵。”

陈卓禧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年轻人要勇于尝试,建设平台本身也应该勇于尝试。“每走一步,都可以及时回顾尝试中哪些成功、哪些不成功,并快速作出调整,从而更好地创建南沙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
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甄志良 滕惠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