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子式友谊”: 在渴望陪伴与保持自我中寻找平衡
语音播报

近期,包括堂食在内的外出活动增多,对“搭子”的需求也重新席卷年轻群体。或许不少人对“搭子式友谊”这一词组感到陌生,但它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饭搭子、运动搭子、旅行搭子……这种社交模式的特点是,在某一领域高度合拍,却因为情感上的低依赖而更为轻松自在。不少“漂”在异乡或刚刚进入新环境的年轻人甚至把“搭子式友谊”看得比亲密关系还重要。

 “划算”又默契的饭搭子

从不深交,却比恋人重要

“坐标广州,找同城饭搭子。希望你能吃辣,周末可一起探店。聊不聊得来无所谓,埋头干饭就行。”在某社交平台上,刚从湖南来到广州的方块发布了这条帖子,很快得到了不少回应。“既然大家都有这种需求,我干脆建了个群方便各自组队。”方块告诉记者,“他们大多是像我一样独自‘漂’在异乡的年轻人,还未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与家庭又不愿忍受‘一人食’的孤独。最重要的是,搭伙团购、吃自助餐会划算得多。”

方块的饭搭子同样是个“00后”女生,和她一样“无辣不欢”,默契十足。但这种默契并没有令方块产生“升级关系”的想法。两人的交流仅限于美食范畴,心照不宣地从不涉足彼此的私人生活。“担心升级关系容易产生龃龉,倒不如纯粹的‘饭搭子’关系来得长久。”她强调,“两种关系在我心中并无等级之分,能吃到一起去的‘饭搭子’对我来说很重要。”

“搭子”有时比恋人更默契(采访对象供图)


比起在互联网上发帖,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将视线投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在时间安排上,朝夕相处的同事有天然优势。坦白说,年后返岗最大的动力就是见到我的‘饭搭子’。”工作四年,已换过几轮“饭搭子”的粒粒表示,和“吃得来”的同事一起共享午餐和下午茶,既能平摊饭钱,又能在保持距离的基础上适当拉近关系。“上一个‘饭搭子’离职,带给我的冲击不亚于一次分手,吃饭都不香了。”


“各取所需”的兴趣搭子:

精神共鸣,不被时空所限

除了一日三餐这样的“刚需”,年轻人对“搭子”的需求也蔓延至兴趣爱好上。日前,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消费者正不断加大对兴趣消费的投入,来满足圈层拓展的社交需求和宣泄解压的情感需求。

兴趣广泛的高校在读生饼饼涉足陆地冲浪、飞盘、骑行、潮玩、汉服、剧本杀等多个领域。“单个朋友很难跟上我的节奏,所以我在不同兴趣领域都有合拍的‘搭子’。如我和我的骑行搭子,直接在微信上发个时间、地点,就彼此意会、相约出发了。”

而自称“社恐”的大静认为,基于兴趣爱好所建立的“搭子”关系是她少数感到舒服的关系。“不会落入没话找话的尴尬,甚至能感受到社交的快乐。”大静告诉记者,自从在某艺术展邂逅了一位格外投契的同龄女生,二人就常相约逛展交流。“虽然我对她的个人生活几乎一无所知,但在精神上产生了难能可贵的共鸣。”

和“兴趣搭子”一起逛展(采访对象供图)


与“饭搭子”相比,“兴趣搭子”更有“跨越时空”的优势

“95后”广州女生柠檬每年都会抽一至两周的时间去旅游,苦于没有时间契合的同游者,她在某旅游论坛上寻到了一位坐标江苏的“旅游搭子”。柠檬感到十分幸运,“她擅长做攻略,我擅长拍照,刚好‘各取所需’,几次同游下来,契合度堪称百分百。”

甚至,“兴趣搭子”不一定有见面的需求。“00后”男生一佟自称“重度电影迷”,在某社交平台发表影评时和一位观影偏好相似的网友发展为了“观影搭子”,常相约在同个时间看同部电影,同步“吐槽”和分享观点令这一过程伴随着令人沉迷的精神共振。“我连对方的性别、年龄都不清楚,但在电影面前,这些外在因素都不重要。”

专家:“浅社交”在年轻群体中流行有其合理性

为什么“搭子式友谊”如此广泛地流行于年轻人群体?不少年轻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亲密关系耗费的时间精力过多,和“搭子”相处既能享受彼此相伴的时光,又能在情感上保持“低依赖”,毫无压力地投入各自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彼此需要,又彼此独立”的社交需求。正因为此,他们常用“松弛感”来形容和“搭子”的关系。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搭子式友情”的流行同步于年轻人“单身率”的提高,诸如此类的“浅社交”能够有效缓解孤独感。此外,年轻人中还存在“小众文化部落”现象,各类亚文化将不同人群聚集起来,也是原因所在。他总结,“搭子式友谊”虽然难以展为社会主流的社交模式,但因为许多都市年轻人都缺乏深度接触彼此的机会和时间,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轻人并非把“搭子”当作“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采访中,不少年轻人告诉记者,哪怕以后拥有了稳定的亲密关系,也不会“抛弃”或者疏远“搭子”,这一社交模式仍然是“保持自我”的一种证明。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