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粤剧舞美大师的故居里 用通草画讲述“家在珠江”的故事
语音播报

广州西关至宝社区的水桥边,多宝路宝庆市1号,有一座带小花园、融中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小楼——这是已故的新中国第一代粤剧舞美艺术家何碧溪先生的故居,亦是其日常进行创作的画室(艺林画社)。

作为20世纪中叶以后广东粤剧舞美领域与洪三和、南陀并称的三大名手之一,何碧溪1927年由在广州黄沙的吴畅亭画室当学徒起步,进入舞美创作领域。他曾远赴檀香山等地,在当地戏院的舞台上广泛学习了当时先进的舞美技术。1947年归国后,他引进了外国的先进舞台技术,将各种先进灯具应用到粤剧舞台上,拓展了艺术表现的形式。在广东粤剧院,何碧溪做了一批古装剧目的舞台设计,其中与潘福麟先生一同设计的《关汉卿》,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

何氏后人现已将故居活化为艺术空间,并不定期举办各类极富广府文化特色的展览和活动。3月1日,非遗通草画传承人颜康平将在这里举办一个小而精的展览——“家在珠江——颜康平师生通草画作品展”,通过在通草片上精心描绘的广府风物,生动地讲述广州事,倾诉珠水情。

颜康平通草画/黄埔锚地

颜康平通草画/紫菊与红山茶

颜康平通草画/蓝底巡河船

颜康平通草画/苹婆果

颜康平通草画/聊赠一枝春

颜康平通草画/叉尾太阳鸟

颜康平是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通草画的文化和历史研究、创作,以及传播。在镜头前总是一袭长袍的他,坐在画案前精心在通草片上勾勒那些地道岭南风物时,你仿佛看到了当年历史镜头的复现。

“提起通草画这一在两百多年前便已蜚声海外的广州特有外销艺术品,令人想到的不仅是它那宛如刺绣般的独特质感,以及囊括清末广州口岸生活百态的丰富内容,更有其作为“西画东渐”历程中的重要物证所具有的历史研究价值”,策展人黄惠雄表示,“无独有偶,20世纪30年代何碧溪先生远赴美国檀香山学习西洋绘画,1947年归国后又将西方艺术消化应用于粤剧舞台设计,这亦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西画东渐’。”

黄惠雄还介绍,何碧溪先生祖上为造船世家,与珠江有讲不完的故事。

谈起珠江,广州人会亲切地称呼她为“母亲河”。在历史的长河中,“珠江”的概念不断被重新塑造,珠江流水交汇的过程,映照着人口与文化交融的历程。自古以来,广州人借着舟楫之便,使人与江河为伴,视港口为财富的据点。两千多年前的南越王墓葬中,就有不少关于航船与水上贸易的文物。1825年来到广州的美国人亨特在其《广州番鬼录》里写道:“珠江,通称为省河,其时河面上挤满本地船只……从内地来外国的货船、客船、政府的巡船和花艇,其数目是惊人的。此外,还有舢板,以及来往河南的渡船,另外还有算命和耍把戏的艇——总而言之,这条江给人一种极好的感觉——活动毫不停息,生机勃发,愉快欢畅……”

在展览中,我们既能看到颜康平新绘的珠江龙舟,还能看到他根据清代船舶主题外销画的图示而进行二次创作的作品。有趣的是,这位通草画家兼美术史学者,还对清代画工们所绘的一些错误之处进行了纠正。到底清代画工哪里错了?大家不妨到现场看一看,与颜康平聊一聊。

颜康平先生生活在岭南珠水的沃土上,从墨海丹青的潜心求索中,传承着通草画非遗技艺。主办方表示,展览希望以珠江河为线索,串联起虎门、黄埔等在18、19世纪中国对外贸易中有独特意义的地标,又通过呈现珠江河上有代表性的航船,以及由此联系发散的珠三角地区的风俗物产,凝聚“家在珠江”的共识,以本乡本土却又带有世界性认知的文化符号,讲好岭南的故事。


家在珠江——颜康平师生通草画作品展

展期:2023年3月1日至4月

主办:熊呱蓪画工作室 宝庆一号艺术空间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宝庆市1号


展览期间,展方还将举办多场主题活动:

第一场

讲座:通草画的历史与技法

时间:2023年3月11日15:00

主讲人:颜康平

主讲人颜康平将以十七世纪以来中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为切入点,从艺术史和艺术学的角度去探讨通草画的文化内涵、绘制技法以及艺术特色;谈谈当今通草画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一些问题;阐述通草画作为一种图象史料对研究清末中国的社会生活史、对外商贸史所具有的珍贵价值。

第二场

非遗通草画绘制体验课

时间:2023年3月18日15:00

指导老师:颜康平

本课程以“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为实践主题,结合非遗通草画文化,让学员参与讲好广州故事,理解中国传统审美旨趣。老师将指导学员在通草纸上绘画广州的市花——红棉,以传统技法制作一张广州特色的明信片。

第三场

创意通草花艺术沙龙

时间:2023年3月25日15:00

指导老师:黄碧丽

本次艺术沙龙,将由老师指导学员用画笔为通草花染色,每位使用者均可创作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包装纸盒使用了环保的理念,盒子背面印上通草画家的作品与书签图案,使用者可以把书签从纸盒上撕下来使用。书签画面为颜康平代表作红棉,颇有书香气息和劝学意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主办方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