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伸出你的一只手,用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腕部,就能感受到动脉在搏动了。”“大家现在测量一下30秒内的脉搏,预备——开始!”
2023年春季开学后,同学们发现体育课与往日不同,老师不仅上课教如何把脉,课堂上的运动强度也变低了。
开学一周以来,“阳康”后的体育课怎么上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为确保同学们春季学期返校后的体育课教学安全,此前,广州市教育局发布《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线下教学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明确教学要以“安全第一”“循序渐进”“个性化”“分层教学”为原则。
日前,记者走进广州市知用学校,了解到该校对学生身体情况做了全面摸查评估,并制定“一生一案”,以此为依据开展分层教学,为学生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安全第一原则,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你“阳了”之后的症状情况?你6分钟行走试验的平均心率?你6分钟行走试验后的主观运动感觉?
开学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生感染新冠病毒康复情况及6分钟行走试验、Borg主观疲劳程度登记表》,内含健康状况、“阳康”后锻炼情况、6分钟行走试验情况等问题。
《指引》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明确在大部分学生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背景下,学校须协助学生通过“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体能状况检测”“心肌功能检查”等方式,对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摸查,全员排除隐患,做到“安全第一”。
在收集到学生的健康情况后,知用学校进行登记造册,做到“一生一案”,确保体育老师掌握本班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开学后的第一节体育课里,体育老师重点给同学们讲清楚如何安全上好体育课,注重安全第一、健康第一。为了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知用学校还在开学前邀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为体育老师开展专题培训,分享教学策略。
循序渐进原则,学期初以恢复性训练为主
《指引》提到,新学期学生经过健康筛查无异常后,科学、逐步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强调要根据学生自己对体育锻炼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以取得最佳体育锻炼效果。
记者了解到,开学后的这段时间里,知用学校体育课以恢复性的体能训练为主,如拉伸、低频慢跑等力量性、协调性训练。“目前,我们班上大部分学生已经恢复到中等强度的活动,有些学生在寒假期间就进行了体育锻炼,他们的恢复速度会更快。”知用学校副校长、体育教师周活新表示,运动强度应从小到大,运动难度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到常态教学。作为一所体育特色学校,该校不少学生都选择了一项运动作为个人训练项目,如游泳、足球、乒乓球、体操、射击等,春季开学后,这些专业队在训练上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恢复到正常锻炼强度。
该校六年级学生吴奕霏表示,时隔数月,自己非常期待体育课,“开学后的体育课,老师主要进行恢复性的训练,像用散步、慢跑等方式帮我们恢复体能。”学生吴彦佑告诉记者,自己在开学前就通过打乒乓球、踢毽子等方式恢复运动,“开学后的体育课主要是适应性的锻炼,强度不大,我并没有不适的感觉。”
分层教学原则,开具针对的“运动处方”
一个班级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尽相同,“阳康”后身体恢复情况也有所差异。那该怎么上好体育课?周活新坦言,这确实给体育教学带来了难度,“根据《指引》,应该遵循个性化原则和分层教学原则,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该突出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训练方法,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他介绍,学校已经下发了《学生主观疲劳量表(RPE)自测表》供学生参考,内含五个不同阶段(按RPE值划分)的锻炼内容与活动水平指南,其中RPE值根据疲劳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譬如在第三阶段中等强度活动中,学生进行快走、慢跑等锻炼后,如果RPE值得分超过5(感觉“非常累”),就不要在本阶段做这些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科学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练习强度和练习要求,控制好平均心率。
日前,记者在知用学校体育课上,看到每完成一组训练后,老师会让同学们自测脉搏,如果超过一定数值,教师会询问学生个人感受,若有不适情况可稍作休息。“在班级教学中,如果全部学生都能接受该强度的活动,我们就会进阶到下一阶段的训练。如果只有极少数同学出现疲累的情况,他们可以进行更低阶段的练习,或者降低训练要求,如少做几组训练。”周活新说,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提前设计好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开具针对的“运动处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肖建忠教授还温馨提醒,课前要做好安全提示工作。教师在关注运动场地器材、学生穿戴和运动过程安全的同时,应提醒学生运动若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异常、冒冷汗等身体不适情况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报告体育教师。
【文图记者 黄丽霞】
【编辑 方珧】
部分图片来源: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