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七中学校长何军:文明守礼,做弘毅雅士
语音播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新年好!新学期好!

刚才的掌声,既是献给昨天我们的守望相助、坚毅前行,也是以掌声迎接全新的开始,各项工作的复苏重建!今天特别欣喜,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开学的日子,学校也恢复了往昔的生机与活力,我异常珍惜这个与大家交流思想、引导年轻人正确做人做事的机会。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文明守礼,做弘毅雅士。”上学期中段我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坦诚地和大家进行一次互动和交流。这样的愿望源自于上个学期回到七中工作后,我看到和听到的一些同学的言谈举止。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也希望能引发七中学子的思考与共鸣。

校园里充满了美好的人、事、物、景,我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听听,喜欢看到校园里处处朝气蓬勃的样子,喜欢听到年轻人聊着喜爱的话题,感觉着青春的气息。但也看到不少让我忧心的现象。比如站在办公室的窗边常常听到操场上打球的同学传来的粗言秽语,还有几次在马路与校道上个别同学不堪入耳的脏话,有些同学经过老师身边时的那种漠然,不少同学在楼梯和校道上随手扔下垃圾时的不以为意,打完球后操场上随地乱扔的饮料瓶子和纸屑,中午午休铃响后和上课时间不顾他人的喧哗和嘶吼,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一些同学在下面的窃窃私语和很不严肃的姿态等等。这些言行举止和七中的学校文化、校训精神都格格不入。

或许很多同学对这些言行不以为然,但当我们自己一次次强化这样的言行的时候,在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很侥幸没被发现的时候,我们也践踏着自己的人格和素养。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埋下伏笔。

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真正的弘毅雅士!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曾经用四句话来表达真正有文化的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1943年3月18日这天,正好是周恩来的农历45岁生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拒绝了身边同志为自己庆生的邀请,而是结合两年来的整风学习,以及过去的革命经验总结,在办公室为自己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总理待人谦虚,沉着坚定。优雅的举止,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巨大人格魅力。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作者的侄儿跟着一澳大利亚华人去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澳籍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他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 夏老改动一个字,却感动所有人。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荀子·修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人们的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规范有序往往表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广州七中以“培弘毅雅士,原为学大道”为培养目标,“弘毅雅士”正是希望同学们不仅具有顽强的意志力、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还要将七中良好的风气、礼仪传统,代代相传。做真正的弘毅雅士:内心高贵,珍惜荣誉,言行自觉,回馈社会!

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