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从古至今,元宵放灯、赏灯都是民间一大盛事,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并流传至今。
作为传统节日里营造喜庆气氛的吉祥挂件,广式红木宫灯备受好评。广州红木宫灯起源于明代,是进贡皇宫的珍品。到了清代,广州红木宫灯除了充当贡品,还大量出口,广受外国人喜爱,被称为“中国灯”。在元宵节到来之际,2月4日广州市文化馆“向美而行——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之《宫灯庆团圆》广式红木宫灯主题体验课上,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罗敏欣带市民朋友们动手体验广式红木宫灯制作。
“广式红木宫灯是绘画、木雕和玻璃工艺的集合体,使用进口红木精雕细刻而成,饰以精致的手工绘画。”罗敏欣告诉大家,广式红木宫灯以其精细的雕刻、稳重古雅的风格,端庄大气的造型,兼容并蓄的姿态,体现了岭南文化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体现了勇于创新的广府文化精神。
体验课上,罗敏欣老师向学员们介绍宫灯的制作流程,讲解宫灯玻璃画知识以及宫灯的种类和应用,学员们自己动手体验灯架组装、玻璃绘画,享受动手制作的乐趣之余,深入感悟宫灯的文化魅力及其传承意义。
“亲手制作一盏广式宫灯,照亮生活的美好。”带孩子来体验广式宫灯制作的市民告诉记者,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参加这样的体验课程,“留下这个元宵节独一无二的记忆”。
“一盏宫灯就像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艺术品。对我们今天的生活而言,这种文化积累和灯画背后的典故、故事是有意义的,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去了解和学习。”在元宵佳节制作一盏宫灯,在罗敏欣看来是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感”之一,“我们希望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所以我们要创新,把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和传统红木宫灯相结合。我们开发了这一套广式红木宫灯全民艺术普及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通过宫灯认识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并接触非遗文化”。
2月5日元宵节当天,广州市文化馆还举办木版年画体验、汤圆DIY、猜灯谜等活动,以及元宵古风花灯制作课程、岭南古琴雅集和鳌鱼舞表演,市民游客一边感受节日文化氛围,一边领略岭南建筑风情,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天人合一的意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泽彬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泽彬、莫斯其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