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广州拥有国际大都市中少见的完整山水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广州应该如何进一步做好“山”和“水”的文章?近日,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主创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谦接受采访时提出,构建“新青山入城,新六脉通海”的广州理想城市山水格局。一方面,基于广州北部山区连绵带生态基础建设“广州城央山脉公园”,另一方面,配合建设“新六脉”生态廊道连接珠江水系。
广州城央山脉公园示意图
根据郭谦的构想,广州城央山脉公园将通过资源整合,联通“白云山-华南植物园-龙眼洞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天鹿湖森林公园-罗岗香雪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总面积约为318平方公里,是为广州城中提供生物多样性支持服务的最大集中绿心、也是城中最大的城市自然保护地与城市荒野地。
郭谦表示:“广州城央山脉公园尺度满足城市发展百年大计的‘城央’定位;位置符合华南区域气候特征与城市山水关系。山脉联通的景观格局能够最大化发挥城市山系的生态系统服务。”
“广州城央山脉公园”还能为市民提供总长度超过200公里的城市郊野径服务、总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城市浅山区域社区公园和体育公园、数十个的城市风光全景看台、城央面积最大的森林氧吧和森林康养基地、城央覆盖社区最多且面向人群最广的压力缓解与注意力恢复的亲自然场地,鼓励市民通过沿山绿道进行步行与骑行通勤,大幅度增加广州城市绿地的可达性与公平性。
郭谦同时建议,在“广州城央山脉公园”北部建设乡村总部,提供生态产业支持。在“广州城央山脉公园”南部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山水之间的宜居社区,结合智慧城、科学城与知识城产业布局,建设生态科技园区。
与此同时,根据“广州城央山脉公园”与珠江之间城市区域的生态资源与生态问题识别研究,基于“保护”“恢复”“联接”“扩展”“打通”五种生态适应性规划设计手法,恢复传统岭南水乡生态格局。择优选择建设六条绿地+水系的蓝绿生态廊道,将“广州城央山脉公园”与珠江相连,构成“新六脉”。
“新六脉”之间进一步拓展城市“蓝绿毛细血管”,构建叶脉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布局,通过“蓝绿生态脉”将“广州城央山脉公园”与尽可能多的城市社区相连,为尽可能多的市民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图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