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反转,又一网红塌房
语音播报

图片

作者 | 路迟

“嘎羊姑娘”的家暴疑云,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这次风波,也许又是一次“狼来了”。


事情的起源是,拥有800万粉丝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视频博主“灰太狼的羊”在网上发布视频称,她19岁就结婚生子,婚后遭到丈夫的家暴,并被夺走账号。


一年前,“灰太狼的羊”凭借一种独特的反差感在网上走红:白衣长发、清纯脸蛋,但是干起活来干净利落,很快就能把一只羊宰掉。前者吸引眼球,后者象征着某种坚韧和乡土田园的朴素意象。直到这次“田园少女”与“家暴受害者”的反差,又引燃另一波热度。


图片

“灰太狼的羊”凭借反差感在网上走红


但没能等发酵,其丈夫王志傲旋即发表视频公开否认家暴行为,并称自己与妻子惠然从小认识,同时指出是妻子与经纪人出轨在先,自己和家人则深陷网络暴力。


1月11日,巴州自媒体协会发出声明,提到自2021年11月以来,“灰太狼的羊”账号一直由其本人拍摄运作,因其视频内容走红网络之后,个别传媒公司、播主和经纪人为了蹭流量造热度,在未取得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以涨粉、代经营和经纪人之名骗取信任,擅自对账号进行恶意炒作。


类似事件在过去几年其实屡见不鲜。


事件的演变也大多相似:有博主抛出爆料,然后事件涉及的双方各执己见,几般“反转”,最后落到无名第三方身上,锅谁也不背,都是网络的错,这似乎成了网红圈常见的连贯操作。


实际上在接收信息时稍加辨别便不难发现,自曝家暴是以文字形式,当然这种形式在今天已经被污名化为了“小作文”;而丈夫的回应则是实名制的视频录制,两种表达的效力已经截然不同。


图片

巴州自媒体协会发出的声明


而如今,大部分人对真相早已不关心,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也因为不愿意同情和愤怒被滥用,当潦草的“翻车”变得越来越寻常,消耗的是公众朴素的道德与正义感,淹没的是真正需要借助网络的那部分弱势群体。


甚至可以说,这种形式的曝光和反转,从一开始牵动的就不是关心家暴问题的那部分人,而是本来就已关注这位博主的粉丝、更多是吃瓜的人。


因此,无数博主的翻车事件,不论形式如何,其实终归更像一场闹剧。在成名和污名都可以很偶然的时代,人们的感情和情绪,似乎也终将走向稀薄。


网红塌房实在是司空见惯,从生产机制和存活机制看,这种结果也是必然。但这一次,这个“清纯嘎羊女”突然如此狗血,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意料。


由是通往了一个自然的发问:是不是网红总会塌房?即便不塌,是否只是时间未到?


杀完羊,还要干嘛

古今中外,狭义上的内容创作者,都是人靠作品而红,恰如钱钟书“下蛋的鸡”之喻,或者索性人消失,把所有聚光灯留给作品,像从未露过面的意大利女作家“埃莱娜·费兰特”那样。


唯有当下的网红与明星例外——他们自然可以凭作品如歌曲或影视而红,但也可以什么都没有,仅靠网络本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流量”。


看上去,“流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深入互联网生活的词语,但它的存在其实也不过短短三五年。不过有意思的是,“流量”这个说法,也几乎只适用于中文互联网。


图片

部分人仅靠网络本身也可以走红/《盛夏未来》剧照


如果用英文表达“流量”,最贴合的词语也许只能是“手机流量”的“traffic”,或者索性就是“popular”,却很难像中文这般直白、传意地译作“flow”,达到了直接、精准,而又某些角度令人不寒而栗的概括目的。


狭义层面,流量直接意味着收看、收听人数,数据越庞大,流量越“顶”。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仅靠受众基数走红,是完全可能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一个内容生产者或传播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确切地说,真正需要吸引的,是聚少成多的注意力。


由于网络走红路径具有极大的随机、偶然与不确定性,一张照片可能使人一夜爆红,也可能兢兢业业输出十年仍然藉藉无名。在这样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唯一可以人为掌控欲争夺的东西。


也可以说,在网红的逻辑里,网络优先于人,而人优先于作品,应该是“流量>人>作品”。


图片

博主“灰太狼的羊”


为了攫获尽可能多的注意力,网红只能绞尽脑汁见缝插针。但抓牢注意力的内容几乎都离不开几样:要么,是通过展现另一种生活吸引注意力,比如抗癌博主、旅行博主。但为了素材的连贯与扎实性,这类内容必须建立在真实、诚实的基础上,否则极易被戳穿,被揭露。


或是拥有内容上的专业性与独特性。一千个美妆、穿搭博主,凭什么关注你而非别人?除非你拥有一些无可替代的硬核技能,比如幽默感、令人眼前一亮的认知与思路,或是拥有一张好看的脸,一副好听的声音,足够精美的画面……


如果独特的内容、吸睛的元素都没有,那么,靠把握时机,勇闯热度中心,同样可以在波涛汹涌的流量潮里分一杯羹,俗称“炒热度”。


最近有一例,靠运球视频偶然火爆的“万柳书院少爷”,一夜之间收获百万粉丝。为了搭上这波流量红利,无数自媒体嗅着味道就涌入这座高端小区周围,或是曝光自己与这位“少爷”的对话,以搏公众眼球,在这场偶然狂欢中分一杯羹。


图片

“万柳书院少爷”在短视频平台已有近170万粉丝


再看“灰太狼的羊”,她自然符合成为一个流量网红的优势条件:有姣好容貌,也具备某种“专业性”和“稀缺性”——杀羊,一种城市生活罕见的、带有猎奇性质的内容呈现。


她杀羊的时候雷厉风行,果断干脆,与清纯柔弱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而巨大的反差,同样也是一种独特的内容呈现。


不过,为视频所吸引的观众,或许第一眼惊艳,会停留片刻,却很难引导人长期关注。毕竟,下一条视频还是她,还是杀羊,没有新的知识类信息增量,也没有连贯的、有故事性的个人创作。


因此,有了“好看的脸”和“杀羊技能”之后,要想把被短期吸引的受众长期留下来,必须得从内容方面进行创新。


图片

博主“灰太狼的羊”


披着羊皮的“狼”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掩饰着思想,这就如同不能根据衣服的外形来推知它所遮蔽的身体,因为衣服外形的设计不是为了揭示身体的形状,而是为了全然不同的目的。”


其实很多人忘记了,“真实”与“流量”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河的两岸,而未曾有任何社会机制与元素保证它们置于同一条河流内。


早在初代网红时,不论是文字网红诸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是靠卖丑获得讨论度的芙蓉姐姐,从来就没有任何求实或证伪机制向公众保证这些网络呈现与表达的真实性含量。


图片

芙蓉姐姐


不过那些浮夸的逆袭和臆想范式,在今天已经没有市场了。现在的自媒体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也许要数那些与草根群体、田园等元素挂钩的叙事。但翻车最频繁的,也恰恰是这一类博主。


自称农民夫妇并致力于打造短视频版《乡村爱情》的“牛爱芳的小春花”,被扒出了早前视频里“住着大房子,睡大床,根本不是农民”,原来一家人都是演员;


号称“90后最美支教”的老师,被网友扒出其自称的支教时间、频率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而她发出来的多数照片,也因过于精致、经不起推敲而被认为是“摆拍”。


一种是制造美好,还有一种是制造悲惨。同样在2021年10月,一则“凉山贫困儿童”带货视频被曝光,为了处理一批滞销的四川会理石榴,拍摄网红用滴眼药水、掐孩子等手段,人为制造孩子流泪场面以获取大众关注。


图片

“凉山贫困儿童”带货视频被曝光滴红眼药水和掐孩子等手段


如果既没有独特的观点,也没有持续输出的叙事素材与能力,一个网络创作者或许就会转向第三类路径:从大众注意力的旋涡中心就地取材,只身跳进大多数人关心的时代话题和社会关键词里,或者把自己变成关键词。


常见的时代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婚姻恋爱(以及其中的狗血戏剧性)、考研考公(以及其中的难处和无奈),或是最近年的时代主题新冠疫情,等等。


“家暴”就属于这种社会关键词。利用的是近年来人们对家庭暴力、女性在婚姻内处境的关注度,对“勇于维权”“勇敢发声”的鼓励与追崇,让有关“家暴”“性侵”等关键词本身就成为引流法宝。


一个契合大众关切的关键词,一张符合时代审美的姣好容颜,在瞬间的信息呈现里,都是“摆设”,可以远观,但未必容得细究。


图片

博主“灰太狼的羊”视频截图


“摆设”就像一个多面体的其中一面,是一种符号化的元素,将多维事物变成二维平面,其他所有看不见的暗面,都是为了辅助这一单一面向的呈现,有些类似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印象呈现”,“在社交互动中通过控制与制造信息呈现的自我”。


总之,“流量”其实是没法用货币思维去量化的,一则视频、一张照片背后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难以考究。


只不过,类似“狼来了”的故事上演多了,真实与否也慢慢不重要。长期损害的,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媒介的信任基础。


被驱逐的真实

如果把“翻车”这个词定性为一种揭露和曝光,便自然也存在一个前提:只有对一开始就交付信任的对象而言,才存在“翻车”一说。


这里的“一开始”,可能是一个艺人人设面世,可能是一个主播开始吸粉,总之,是你发现TA具有吸引力的那一瞬间。


但这里的“信任”,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期待,甚至是幻想,是受众通过多面体的一个面想象补全的其他面。期待与幻想不同,“翻车”标准也各不相同。一个流量小生抽根烟就可以被定义为“翻车”,而在另一些粉丝眼里,哪怕偶像违纪犯法甚至也算不上翻车。


因此,“翻车”也是个主观感受,即期待越高,可能失望的概率越高。


图片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剧照


只要是人,就有缺点,只要是商业行为,就有趋利性,这里面是商业逻辑和做人逻辑的根本差别。


明星追求人气,自媒体追求流量,当然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行为。但这些人从未给过受众任何品行道德方面的承诺,也没有签订一个“永不翻车粉丝协议”,甚至没有保证他们以及他们的创造物是真实的。


当受众习惯于所有呈现都是有意为之,孩子、大山是摆设,眼泪和笑容都是摆设,都不堪一击,真实与虚假也变得不重要了。不去发动那辆车,就不存在“翻车”。因此怀疑成为本能,确认真实需要缜密的心思、精力与智识,保持怀疑要容易得多,“炒作”成为最容易被接受的真实目的。


只不过,对一切漠然置之,同样容易演变为一种披着理性外衣之下的盲目和愚钝。


图片

如果对网上的一切都漠然看待,也容易陷入另一种极端/《盛夏未来》剧照


当有热度的东西第一时间引发真实性的质疑,所有能抓住大众注意力的东西,第一时间收获的都是对弄虚作假的揣测,真真假假,便再也无从捕捉。


杀羊女孩杀的是不是真羊?是不是真的农村?背后有没有团队?


万柳书院的定位是不是故意开的?齐白石的画究竟是不是真迹?有没有团队?


信任的第一步迈不出去了,一切想象、期待也就无从建立。当然,这是一种可理解的自保行为,就像反复失恋后难以再爱上他人,我们越来越摸清楚网络时代的圈套,越来越懂得流量外衣下审辩真实的重要性,这是好事。


可越来越多“始于流量,毁于信任”的网红翻车,会让原本为互助、拓展眼界而生的互联网机制失序,变得鸡肋和荒唐。


图片

越来越多网红翻车,互联网机制将会失序/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剧照


技术本身中立,其先天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无法抗拒的。而置身于当下琐碎大媒体环境中的我们,更应警惕的或许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谎言与卖弄,而是话题的粗暴、单一性与集中性。


当一种话题、一种题材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噬流量而生的自媒体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当占据话语资源的人依靠数据攫获所有人的关注力,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被挤至边缘,渐渐失声。


因此我们看见,今天的严肃讨论越来越少,更多是拥挤到只言片语下的观望和质疑。而这种观望与质疑,即便一个人只不过是在评论区贡献了一句“真的吗?”或者是古早网络时代的“无图无真相”,累聚起来,也是聚沙成塔的“流量”狂欢。


图片

博主“灰太狼的羊”


当数据告诉我们,“杀羊女孩有没有被家暴”这件事很重要,你身边的媒体、网络话语也合力营造出它真的很重要的假象,而只有你自己知道,它之所以占据你的注意力,不是因为“家暴”这一行为,而是因为杀羊女孩的网络红人身份,甚至粗俗一些,是因为她的容貌和人气。


并非要你对远方的他人命运漠不关心,但如果一个人真正关心女性的处境,关心农村早婚青年的生活现状,他或许会去更多关心身边的朋友、远方的家人、司法的进步,而不是打开抖音,窥伺一个“美女博主”经过选择进行呈现的私生活。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莫奈

排版 | 菲菲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