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永:建设仿岩质潮间带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
语音播报

近日,生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在广州顺利举行。论坛集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工作者,交流国际国内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先进理念和方法创新,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行动。

论坛上,正高级工程师张少永介绍了他们在珠海市金湾区鸡啼门出海口的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修复工程的海岸带总长度为11.575km,主要建设仿岩质潮间带生态海岸线、修复红树林、盐沼生态海岸线,同时建设安全保障及自动监管系统。

张少永介绍:“我们进行了前期摸底调查,主要涉及土地利用、河口海岸的开发利用情况、沉积物的环境。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原本存在以下生态问题:人工海堤割裂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红树林滩地受损,环境自净能力下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降低,滨海水质下降;堤外消浪设备不足,消浪能力减弱。”

张少永介绍,团队基于生态理念,使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对原先的海岸带进行改造,“我们要实现的有5个目标,分别是海堤生态化、近岸植被覆盖率上升、滨海盐沼修复、入海污染物治理、重建自然潮间带。建设仿岩质潮间带生态海岸线的目的是涨潮消浪,打造静水环境,退潮拦水,延迟海水下退,从而为该区域创造良好生境,提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而红树林修复的原则是,在适合种植红树林的地方种植,同时也吸引公众的参与,在区域里面设置栈道等供市民参观游览。我们在湿地还会放置视频监测系统,全天时观测鸟类等动物的活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