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有个陶工叫小明
语音播报

2023年1月11日,“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开幕。其中一批铭文陶瓦、陶片等,虽然貌不起眼,但上面的文字妙趣横生。

南越国负责烧造砖瓦的宫署机构,包括“左官”“右官”等,而展出的陶瓦、陶片上的“卒”“富”“贫”“奴”等,代表的是陶工的来源和身份。这些陶工的名字就更有意思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喜”“强”“鲜”,也有“烦”“梦”,还有叫“高乐”“小明”“仲有”的。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得知他们的音容笑貌,但也能从这点滴的文字中,知晓一点点他们生活的细节。经由这些小小的陶片,今天的广州和历史的南越,仿佛在同一时空。“小明”“阿强”这些名字,和今天的人们太相似了。

“小明”

“强”

“烦”

本次展览将设“帝国南隅”“宅兹番禺”“烟火人间”“书同华夏”四个部分,从南越国制度、都城营建、生产生活、华夏一统等各个方面,讲述文字文物中反映的南越国史。

院方专家介绍,南越国建国近百年间,赵佗大力推行民族融合政策,重视学习华夏文化,将华夏文明的成果普及岭南各族人民,始终如一地认同华夏文化与价值观,而中原文字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徐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维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