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文印记|钟楼村:建筑布局“步步高”,民居“守望相助”
语音播报

古村落、古祠堂、古庙......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古建筑烙下时代印记、饱含人文底蕴、彰显地方文明,走进一处古建筑,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为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讲好太平人文故事,太平镇联合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特推出“太平人文印记”栏目,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今天,和记者一起走进太平镇街钟楼村,了解什么是“步步高”和“守望相助”建筑布局,探访从化规模最大的古祠堂长什么样。

钟楼村位于太平镇西北部,东邻井岗村,南邻木棉村,西邻银林村,北邻上塘村,大广高速绕村而过。该村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多种植水稻、荔枝、龙眼等。钟楼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从化首个被列入该名录的村落。

图片钟楼古村。

建村至今百余年
村名由来说法有二

据《全粤村情》记载,钟楼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距今已有160余年。传说钟楼村建村者欧阳枢、欧阳载兄弟原居从化城内东华里,因族人渐多分村而迁居钟楼村。某天,兄弟两人在东华里附近的树林边漫步,见一母鸡带一群小鸡出现于林中,随后跟着这群鸡找到一个鸡窝,兄弟拿锄头向鸡窝下挖土,居然挖到一大缸黄金和七小缸白银,后来就用这些金银来建钟楼古村,这就是钟楼村人传说的太公挖到“七星伴月”的故事。

图片
钟楼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60余年。

传说在寻觅迁居地时,欧阳枢无意间发现钟楼古村现址地势开阔舒展,山环水抱,遂与胞弟欧阳载以及其他族人商量,聘请设计高手绘画图纸,名师测度立祠。1858年古村落成,1860年护村围墙堞垛竣工,同年九月入住。

由于古村选址偏僻,交通不便,欧阳枢、欧阳载的夫人等家眷不肯搬离城区,因此兄弟两人先让人修建祠堂和住宅,整体布局与原城内东华里的旧屋几乎一致。房屋建成后,请了轿夫谎称带夫人们出游,途中故意从现鳌头镇棋杆社区那边兜兜转转多绕山路而来到钟楼村,好让家眷们不能自行返回东华里。

关于钟楼村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钟姓先祖欧阳枢、欧阳载的父亲葬于钟楼古村后方的金钟岭山,村名本可以取名为“金钟里”,但当时已经有名叫金钟里的村落,为避免重复,村民一致同意取名为钟楼,寓意金钟只是钟楼的附件,而钟楼却涵盖了金钟之意,因而钟楼比金钟更胜一筹。另一说法是因村后有山形似金钟,结合村后炮楼建筑,在炮楼往窗外看,形成仿佛是山挂在楼上错位视觉的独特景象,整个村落依村后“楼上挂金钟”而取名钟楼。

古村布局“步步高”
民居“守望相助”

钟楼古村位于285县道旁,是一片基本保存完好、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大宅院建筑群。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四周有3米多高的护村围墙,东南西北角各建有1个两层高的堞垛,用以放哨和观察敌情。村口有座门楼,开一小拱门,拱门上方有“钟楼”二字,两侧悬挂着一副藏头对联:“钟震一声龙起舞,楼高百尺凤来仪”。

图片钟楼古村依山而建,面积近1.5万平方米。

古村落整体分布是广府建筑特有的梳式布局,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左四巷右三巷,民居纵横7户排列,共49户,均为三间两廊设计,每条巷道前面有座门楼,门口上方刻有不同的巷道名字。

横向的每户民居两侧的门打开可以一目贯通,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御盗贼入屋,都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被称作“守望相助”建筑形式。纵向的两边民居夹着一条巷道,巷道中间是一条花岗岩铺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巷道共五级地台,因村落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而建,所以巷道一级比一级高,被称作“步步高”布局,巧妙的布局使排出的水顺流而下、长年不腐。另外村子外围还设有环形渠,与村里的排水渠相连,形成一套自然完整的环形排水系统。

图片巷道一级比一级高,被称作“步步高”布局。吴彬摄

古村落的北上角有座五层高的炮楼,是古村的制高点,2019年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该炮楼为砖木结构,青砖堆砌,外墙上有狭小的工字形和圆形枪眼,炮楼与环绕古村的村墙和堞垛相呼应,用于瞭望防护、抵御外敌。

图片

五层高的炮楼。吴彬 摄

图片炮楼外墙上有狭小的工字形和圆形枪眼。吴彬摄

图片炮楼外墙上的圆形枪眼,用于瞭望和射击。

2019年,镇、村两级投入资金对钟楼古村进行了修葺,把原本损毁的广场道路、祠堂内两进建筑等重新修建,同时增添了路灯和绿化带。

图片古村修葺后新增了路灯。

从化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
共有99个门口

欧阳仁山公祠,始建于1858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从化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被列为从化区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是建村者欧阳枢和欧阳载兄弟为纪念父亲欧阳仁山而建,整体为砖木石结构,硬山顶式,灰塑屋脊,屋面布碌筒板瓦。正门墙壁、大门口、左右码面(即平台)石阶皆用花岗岩砌成。

图片

欧阳仁山公祠。吴彬 摄

祠堂第一进封檐板上雕有花草鸟兽,花纹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大门上方的横额写着“欧阳仁山公祠”,两侧悬挂有一副楹联,上书“庐陵世泽,渤海家声”。据村民讲述,庐陵(现江西省吉安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籍贯地,而钟楼村的开村先祖欧阳枢、欧阳载正是欧阳修的后裔。

图片祠堂第一进大门上方的横额刻着“欧阳仁山公祠,两侧悬挂有一副楹联。

欧阳仁山公祠是俗称“五龙过脊”架构的五间五进祠堂,第二进大厅的横梁下方挂着刻有仁山祖堂号“奉德堂”的匾额。祠堂内外共有99个门口,寓意“九九归一”和“长长久久”。该祠堂曾长期作为学校使用,现保存良好,仍作宗祠使用。

【记者 宋佳媛】
【编辑 李俊杰】
图片、动图拍摄:吴彬
图片来源:太平镇党建办
部分资料来源:《全粤村情》《名镇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