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花清瘟”可是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热切的关注。
平时用它治疗感冒、流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它被推荐可用于医学观察期、轻型和普通型新冠患者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病毒传染性疾病的治疗。
但是当我们稍微上网一搜,尴尬的事情就来了↓↓
五花八门的「lián huā qīng wēn」,到底那个才是我们需要的啊?
是“连花”还是“莲花”?
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品的“连花清瘟”是什么样↓↓
连花清瘟是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的基础上,汲取明代吴又可治疫病用大黄经验,同时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调节免疫固正气的红景天而成。具体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藿香、大黄、红景天、甘草十三味中药组成。
公开资料显示,连花清瘟系列药物是以岭药业的独家中成药品种,其OTC(非处方药)销售渠道一般为药店或社区医疗机构等。此前,连花清瘟一般作为居民应对感冒和流感症状的药物进行使用。
其他的如“连花清温”“莲花清温”“莲花清瘟”“连花青温”等等这些混淆消费者的产品,不少外包装都和正品极为相似,我们在购买时千万要认清。
但是,不少网友出来“纠错”——说“连“字错了,听说过”莲花“没有人说”连花“。
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中药命名的科学常识,并不是错别字。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崔红生介绍,中成药命名的常用方法之一是主药的简称+功能+剂型 。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成份表中排名前两位的药物即主药是连翘、金银花,所以用“连花”命名,而非“莲花”。
该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其主要剂型为胶囊和颗粒,因此得名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像大家熟知的蓝芩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都属于该类命名方式。
用“证”还是用“症”?
除了对“连”字的疑问,网友们还发现了新的问题。
连花清瘟包装盒和说明书显示,“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有人质疑此处的“证”是否应为“症”?
崔红生主任解释,中医学里面的“证”和“症”有着不同的内涵。
症
指症状,是人体对疾病反应的外在表现,也是对身体不适的主观感受,如发热、头疼、咳嗽、乏力等。
证
指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对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机的一种概括描述,如脾胃虚弱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 崔红生:每一个证候里面都会包括很多个症状,证候比症状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中医在辨治过程中在判断出了疾病的证候特点之后,才能做出精准的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了解它,才能领会它的智慧,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医药文化传播势在必行。
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对“证”“症”有一节作了专门介绍
“症”是指症状,只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解释;“证”是指证候,是从若干复杂症状(包括脉象、舌象等)中,经过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出的证据。
大家可以看到连花清瘟功能主治介绍一栏,紧随“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后的是“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
很多药物的包装盒和说明书中,“证”和“症”两字都紧紧相随,对两字的区分是有着严格认知的。
是用这个还是用那个?
生活中很多常用的同音字都有可能造成混淆,有时候我们用惯了错字,看到正确的反而会产生质疑。
比如说↓↓
是“共度难关”还是“共渡难关”?
近年来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共渡抗疫难关。在谈到相关话题时,我们往往分不清“共渡难关”和“共度难关”。
“度”本指测量长度的标准。作动词用,“度”还可以表示“跨过”“越过”“经过”等意思。
“渡”的本义是过河。字义引申,可泛指“跨过”“越过”“经过”。
虽然都有同样的意思,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度”与“渡”的使用逐渐分化:
“度”与时间概念搭配,如“度年”“度日”“度假”以及“欢度佳节”“虚度青春”等等;
“渡”与空间概念搭配,如“渡口”“渡河”“远渡重洋”等等。
“难关”是一个空间概念,“关”,本指门闩,引申指门、城门、要塞等,还指在险要地方或边境入口设立的守卫处所。“难关”即难以通过的关口,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难。
所以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共渡难关”。
是“大满冠”还是“大满贯”?
在看体育新闻时,我们总能见到“大满贯”这个词。当某项目的运动员拿满了该项目中最顶尖的几场赛事的冠军后,就会被称为“大满贯”。
我们知道“冠”可以表示位居第一、冠军的意思,为什么用的都是“大满贯”而不是“大满冠”呢?
“大满贯”源于英语“grand slam”,泛指在某项运动,尤其是网球、高尔夫球、业余英式橄榄球等,一个赛季(通常是一年)中赢得所有锦标赛或重要比赛。现在引申为在某一领域中取得全胜。
汉语中本有“满贯”一词,“贯”义为穿钱币的绳子,“满贯”即钱穿满绳子,比喻达到了极限,后来延伸为取得大胜,和“grand slam” 在词义和认知上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一般会用“大满贯”而不用“大满冠”。
是“独角戏”还是“独脚戏”?
舞台上只有一个角色在表演,这种形式应该叫“独脚戏”还是“独角戏”?
我们常见的是“角色”一词,在古代却称之为“脚色”。
“脚色”原和演戏无关,其本义犹如今天的“履历”。脚和走路有关,“脚色”即不同的人走过的人生道路。
戏曲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经历,于是这些人物自然而然地成了“脚色”。由于脚、角同音,“脚色”有时也写为“角色”,两者逐渐成了一组异形词。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用字习惯,在这一组异形词中,越来越多的人选用了“角色”,到今天几乎已是“一统天下”,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不再说“脚色”了。
当只有一个“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我们会说这是“独角戏”。
而“独脚戏”是1920年后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曲艺样式,刚兴起时,因为只有一个人表演,时人称之为“独脚戏”。这一名称在“角色”流行时已经定型,所以至今仍在沿用,保留了语言发展的历史痕迹。
是“共商国是”还是“共商国事”?
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所以有人认为说他们在会上“共商国事”比较恰当。真的吗?
“国是”与“国事”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也有差异。
“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国是”则专指国家的基本国策、大政方针等方面的重大事务。
语体色彩上看,“国事”在口语中经常用;而“国是”多用于书面语,有文言色彩,比较正式。人民代表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所以媒体在报道时多选用“共商国是”。
来源:首都教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