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又一个以石门台命名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Hemiboea)植物新种——石门台半蒴苣苔H. shimentaiensis S. Y. Miao, Y. Q. Li & T. Chen于7月初在线发表,这是由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人员范桂立在日常巡护中发现的。
2020年冬,广州大学缪绅裕教授来石门台保护区指导固定样方建设时,见到范桂立拍摄的植物照片,其中一株叶型宽大,顶生花苞的照片引起了缪教授的注意,第二天即前往现场采集标本进行形态学分析,该物种与大苞半蒴苣苔H. magnibracteata相近,区别于其他近缘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银色叶脉,相当素雅的白色花冠,除花冠基部具有的一圈本属植物特征的环毛外全株光滑无毛,2枚发育雄蕊的花药从正面接合到头部接合,侧方的2枚退化雄蕊从花药靠合、分离和消失的逐渐退化过程,与大苞苣苔属(Anna)植物可能存在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缪教授将该植株标本带到实验室进行分子测序,结果表明:与大苞半蒴苣苔H. magnibracteata、贵州半蒴苣苔H. gamosepala、麻栗坡半蒴苣苔H. malipoensis亲缘关系较近,外观形态上与大苞半蒴苣苔H. magnibracteata相近。上述3种近缘物种中,仅贵州半蒴苣苔在广东有分布,因此,需要从花、果等形态解剖特征进一步来甄别。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安排人员进行材料收集工作,范桂立受命承担了长期而艰难的物候观测任务。
从今年7月初花苞出现至11月底果实成熟开裂,4个多月时间,往返10公里山路,范桂立重复走了10多次,顺利完成了资料收集工作。根据观测结果,初步认为是一新种,2021年底完成了论文的撰写,2022年7月在线发表,2022年9月正式发表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
石门台半蒴苣苔的正式发表,进一步证实了石门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极度丰富,还有许多未知资源等待科研人员去探索,去发现。石门台半蒴苣苔也是继石门台白丝草Chamaelirium shimentaiense Y. H. Tong, C. M. He & Y. Q. Li之后第2个以石门台命名的植物新种。期待新种的发现能为创建广东第一个国家公园——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添砖加瓦。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曹菁 通讯员:李远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